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36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新疆环境保护 年份:2004
胡杨广布于地中海沿岸并呈带状东延至中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目前,胡杨林已普遍呈不同程度退化,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垦伐等人为因素使林地总面积迅速减少.现场观测发现,一些林区...
[期刊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新疆环境保护 年份:1994
绿洲是干旱区的自然体,它既受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全局性制约,亦反馈于全局。从局部与全局关系出发,绿洲的变化趋势,对当前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必将发生影响。绿洲生态系统本身又具......
[会议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 年份:2004
柽柳植物以其适应干旱、盐碱等恶劣环境而广布于我国干旱地区,又以其强大的防风固沙能力在干旱区备受重视。红柳沙包现象是构成干旱区颇为特异的生物景观,亦是遏制流沙的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生态科学 年份:1983
本文通过海南岛海岸植被现象,分析支配植被发展的主要规律。海南岛滨海植被,具热带海岸植被特征。地带性气候对海岸植被的区系组成影响较明显,而非地带因素对种群和群落在空...
[期刊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新疆环境保护 年份:1998
荒漠-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两 类实体,它们具有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特征,且绿洲寓于荒漠,异于荒漠并依一定条件互向对立面转化,绿洲化或荒漠化亦是其实例,这些现象受演替方向支配,引导......
[期刊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草原与草坪 年份:2000
西北干旱区生境严峻,生态灾害已日渐频发,生态建设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必要前提。但干旱缺水是此区特征,灌溉造林仅在有限范围可行,广大荒漠必须重建免灌的植被类型,点面配合,才能根......
[会议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 年份:2004
本文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相关关系为讨论内容,通过剖析生态系统形成与演替的过程、物种数量变化对稳定性的相关性、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稳定等有关内容,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干旱区研究 年份:1988
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植物。肉质茎入药。本属植物专性寄生。在梭梭根寄生的肉苁蓉为传统正品中药。目前药源紧缺,而过度采集有导致资源枯竭之势。查明其生态学特征将有助于药源的保护与扩展。本文据1985、1986年野外调查资料整理以供参考。肉苁蓉分布概况内......
[期刊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年份:1991
干旱区在开发过程中,造成绿洲、界外区及维持原状的荒漠三部分。界外区生境的极度退化,将动摇绿洲的存在基础。因而整治界外区是扭转干旱区环境恶化、实现生态复原与建设的关...
[期刊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年份:1990
新疆荒漠区主要旱生乔灌木种群空间分布的格局,取决于这些树种本身的生命活动节律与无机生态因子的配合。例如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梭梭(Haloxylon),柽柳(Tamarix)等旱...
[期刊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05
干旱区水源不足是制约荒漠植被发展的原因.当植被衰退,径流侵蚀作用将加剧,降水仍存留于原地的量将更少,更难以维持植物的生存;而范围较广的集水地形即因淤积、蒸发作用而导...
[期刊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新疆环境保护 年份:1989
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实为绿洲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干旱区,农业活动均以绿洲为依托。绿洲与荒漠的景观迥异,但两者却又互为依存,并依一定条件互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
[期刊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年份:1993
绿洲界外区是在干旱区开发过程中,与绿洲并行发生而异向发展所形成的实体,是开发造成一系列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它紧紧包围绿洲而外接未受开发影响的自然荒漠,但不同...
[会议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全国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讨会 年份:2009
荒漠植被以多年生灌丛构成植被的主体,是维护荒漠生态环境稳定的主要因素。由于受年际气候波动的影响极为显著,草本植物难以起到理想作用,因而保护乔、灌植物的稳定,无疑是最重要......
[会议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第15届中国农业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全球变暖在干旱区已是客观存在。水热条件的变化,对干旱区植被将有何影响?目前认识不一,但以对植被起促进作用的看法居多。据近期研究,注意到气候变化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影响不......
[会议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生态环境建设被视为西部大开发切人点,这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展开提供了机遇.我国西北干旱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因素的严峻、使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更显迫切.此区由于干...
[会议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优化配置西部资源坚持高效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1
本文针对干旱区环境现状,提出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全局对策.着重讨论依存在于自然水源,无需人类灌溉而持续存在的荒漠免灌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谋求这一特殊生态区域生境全面好转...
[会议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全国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2
本文分析了荒漠裸地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强烈制作用,阐述了荒漠区弧立植丛、人工绿地、绿洲的环境效应,提出了荒漠区的植丛建设策略....
[期刊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干旱区地理 年份:1989
莫索湾灌区自1958年进行垦耕以来,己形成以林网为骨骼的人工绿洲,纵深伸入库尔班通古特沙漠60km.它是构成石河子垦区的四大灌区之一。垦伐以来,提供了大量粮、棉、油、肉和瓜果、林木产品,为近10万人创造生息场所。开发过程对垦区及其近周自然植被造成不同程度......
[期刊论文] 作者:黄培祐,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4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