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94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正龙,,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5
警醒大众的钟声──评高小康《世纪晚钟》徐正龙《世纪晚钟》(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是南京师范大学高小康先生继《大众的梦》、《人与故事》之后又一本关于当代大众文化与艺术趣味问...
[期刊论文] 作者:李郁,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6
对世纪末文化的思索──评高小康的《世纪晚钟》李郁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高小康先生的《世纪晚钟》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看待当代文化现象的视角,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透过林...
[期刊论文] 作者:赵新伟,李晓艳,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04
本文主要通过一个错层变高小康住宅方案的介绍,说明该种住宅方案平面布局紧凑,舒适、方便、卫生、功能分区合理、空间利用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可供设计参考,以满足人民日益提高...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04
该文主要通过一个错层变高小康住宅方案的介绍,说明该种住宅方案平面布局紧凑,舒适、方便、卫生、功能分区合理、空间利用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可供设计参考,以满足人民日益...
[期刊论文] 作者:高小康,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5
建炎南渡与江南艺术精神的形成高小康当人们在谈论中国中古文艺传统时,自然而然地喜欢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唐代。繁荣恢宏的盛世气象和李、杜、韩、柳等一大批文学巨匠的不朽杰作...
[期刊论文] 作者:高小康, 来源:21世纪 年份:1995
高小康人们在越一越热衷于电视的时候,也越来越疏于行动、对生活的感知、思考,浮光掠影指手划脚的于才也越来越多二十世纪最大的奇迹就是电视,它能把几十亿人同时摁...
[期刊论文] 作者:高小康, 来源:21世纪 年份:1996
为什么要发财高小康前年有一家电视台以《下海者的酸甜苦辣》为题推出了八集电视专访节目,节目中邀请的嘉宾就是“下海”者──二十位百万富翁。一位记者采访了这二十位富翁后...
[期刊论文] 作者:高小康,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4
古典的沦落高小康八十年代中期,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法国纲琴家的名字在中国音乐市场上突然走红了起来。这个名字就是理查德·克莱德曼。克莱德曼是一位通俗钢琴家,但他通俗得...
[期刊论文] 作者:高小康,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6
永嘉东渡与中国文艺传统的蜕变高小康一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代,这一近千年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中具有奠基的意义。具体一点说,后代人所谈论的一个统一的中国文化传统...
[期刊论文] 作者:高小康,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5
重塑南京的文化形象高小康南京跨世纪发展的规划应当是一项大规模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大工程中,经济、技术因素是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作为发展目标内容中可物化、量化的“硬件”部分。...
[期刊论文] 作者:耿波,,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1
一、逆动选择:文艺生态思想的文化定位在当代文艺批评界,高小康以其特色鲜明、中正畅达的学术研究对当代文艺批评正产生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桃李不言,卓然成家。理解高先...
[期刊论文] 作者:章辉,,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08
高小康(1954-),男,祖籍陕西延长,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198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中国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学位.1998年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期刊论文] 作者:斯人, 来源:北京统计 年份:1995
将失物完壁归赵高小康拾金不昧王建华喜出望外金项链失而复得斯人数日前,丰台区物价局的王建华同志专程来到区统计局,向局领导讲术了其金项链失而复得的经过。这条项链是亲人所...
[期刊论文] 作者:廖明君, 高小康,,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1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小康兄好!我注意到你到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关注和研究,并已产生较大影响。我更注意到,...
[期刊论文] 作者:高小康,,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列斐伏尔关于三种空间的理论与福柯关于城市的异形地志学分析对于研究城市美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城市美学研究主要由具体的城市建设美学和思辨的文化研究两方面构...
[期刊论文] 作者:高小康,, 来源: 年份:2011
当代都市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城市意象"建设,自20世纪初的柯布西耶等人提出关于现代城市建设的理想以来,就形成了建设一种合乎理想的完美都市想象。当代中国的都市建设理念...
[期刊论文] 作者:高小康,,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08
经典的文学史研究理论关注的核心是狭义的文学文本,即通过书写和评价而固化、经典化了的书面文学形态。固化了的文学典籍文本是特定时间断面上留下的体验记忆,而经典的文学史就......
[期刊论文] 作者:高小康,,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8
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最重要标准不在于它是否是正宗的“原生态”的形态,而在于它的基本文化因子或核心要素是否一直在特定文化群落中延续,至今还“活着”。保护非物质文...
[期刊论文] 作者:高小康,,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8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是从活态历史观的角度认识和研究传统文化,这不仅是一种文化考察和遗产保护的方法,同时也为传统人文学术研究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视野。对非物质......
[期刊论文] 作者:高小康,,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07
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观念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提出了“人的文学”,或者说“人性”的文学观念。这种文学观念的提出,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的确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但随后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