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06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曾健,陈天长,韩渭宾,范军,郑斯华,长谷川昭,堀内茂木,松本聪, 来源: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年份:1997
AtenuationofcodawavesandQcvaluebeneaththeChengdutelemeteredseismicnetworkJIANZENG1)(曾健)TIANCHANGCHEN1)(陈天长)WEIBINHAN1)(韩渭宾...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年份:
StudyoncorrelativityamongcapacitydimensionD_0,infor-mationdimensionD_1,algorithmiccomplexityC(n)andbValueWEI-BINHAN(韩渭宾...
[期刊论文] 作者:范军,陈天长,韩渭宾,曾健,郑斯华,长谷川昭,堀内茂木,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2004
成都遥测地震台网地震波实时处理系统功能及特点范军1)陈天长1)韩渭宾1)曾健1)郑斯华2)长谷川昭3)堀内茂木3)1)中国成都610041四川省地震局2)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3)日本仙台...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年份:2004
StudyoncorrelativityamongcapacitydimensionD_0,infor-mationdimensionD_1,algorithmiccomplexityC(n)andbValueWEI-BINHAN(韩渭宾...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2001
20 0 1年第 1期四川地震工作 30年的进展与新世纪的展望韩渭宾 (0 1)……………………………………………………………………………依法编制防震减灾规划计划努力推进防震减...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85
第1期四川六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条带的特征……………………韩渭宾 席敦礼(1)中国东部大陆的地震构造应力场………………………………汪素云 许忠淮(17)日本海区板块俯冲与...
[期刊论文] 作者:董一兵,王想,王亚茹,杨锐,刘新,,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2017
在1966年邢台地震后的40年间,我国地震系统已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震情会商制度(韩渭宾,2004).显著地震发生后,对地震形势的分析和震后趋势判定始终是震情会商工作的重点(贾婧等...
[期刊论文] 作者:韩渭宾,,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2012
解读了地震科普中易被误解的一些地震学概念问题:①地震来了,真的是纵波(P波)先到,感觉上下振动,然后横波(s波)到,感觉左右或前后水平方向振动吗?②震级是按地震波能量分级来刻画地震大......
[期刊论文] 作者:韩渭宾,, 来源:灾害学 年份:1991
自古以来,地震、旱涝、滑坡、泥石流以及火山等自然灾害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抗御自然灾害,向大自然索取财富,求得生存发展的历...
[期刊论文] 作者:韩渭宾,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2005
分析总结了印尼苏门答腊西8.7级地震的几个特点:(1)板缘特大地震;(2)引发海啸,受灾范围特别 大,成灾的瞬间突发性却不如内陆地震明显;(3)在远处出现"湖面波动"等同震现象突出...
[期刊论文] 作者:韩渭宾,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
对当前我国的地震监测手段和预报能力作了分析和估计,认为对地震预报现状看法的分岐,实质上是对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的争论。指出当前地震预报所面临的困难;加强前兆机理和地震孕育过程研究,缩短战线重点攻关是推进地震预报事业的有效途径。......
[期刊论文] 作者:韩渭宾,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99
分析了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研究中的“场兆”和“源兆”问题。指出:未来的震源仅仅是区域应力场中若干应力集中区之一;多数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预报指标反映的是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现在已有可能从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的综合研究,找出一个或几个应力......
[期刊论文] 作者:韩渭宾,,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2010
本文认真思考了汶川地震对防震减灾各环节的影响,主要观点有:(1)地震预报很难,但不能不搞。(2)搞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避让活断层与山地灾害隐患,或适当治理山地灾害隐患是震...
[期刊论文] 作者:韩渭宾,,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2006
简要回顾分析了松潘—平武地震预报的情况,认为,松潘—平武地震成功预报的主要经验还在应用,仍然有效,说明当年的预报是有科学根据的;没有一个震例的预报情况与松潘—平武地震完全一样,说明至今尚未找到必震指标,推进地震预报必须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专群结合与......
[期刊论文] 作者:韩渭宾,,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08
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社会和公众对地震科普宣传的需求与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遇到汶川8.0级突发大震,科普宣传就更加重要。我退休后,按照单位领导的要求和安排,做了一些地震科......
[期刊论文] 作者:韩渭宾,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2004
本文从地震灾害的源-地震和地震灾害的客体-震区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得出地震灾害的几个基本特点:瞬间突发性、破坏与损失的严重性、时空强不均匀性、次生灾害多样性等,并由...
[期刊论文] 作者:韩渭宾,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94
着重论述了要提高防震减灾效益,必须加强地震预报研究。分析了20多年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和研究的进展与差距,提出了若干加强监测预报的建议。...
[期刊论文] 作者:韩渭宾, 来源:地震 年份:1990
本文试图从仪器研制,监测、预报和通讯系统建设,排除干扰、识别异常和分析预报方法的研究,以及前兆机理和震源物理等方面,简要地总结近十年我国地震前兆研究的进展。又从机理研究、统计检验以及提高仪器灵敏度和抑制干扰之间的矛盾等方面讨论了前兆研究在科学技......
[期刊论文] 作者:韩渭宾,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98
1问题与思路“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号召大家在“新”和“实”字上下功夫,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逢地震界兴起非线性热,于是,引进、开发了许多地震学地震预报新指标和新方法,促......
[期刊论文] 作者:韩渭宾,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89
历时5天的“地震学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工作会议”于1988年5月22日在成都闭幕。41个三级课题向大会作了报告,展示了这个攻关阶段的新成果,也显示了地震预报实用化持久战中的一些新进展。这些新进展表现为:1.一批相对比较成熟的方法如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地震序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