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67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陶友伦,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2015
目的:研究牵张力、伴行静脉数量和动静脉间距对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蒂部血管扭转的影响,为保持血管蒂扭转后的通畅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应用LSDYNA软件建立穿支血管蒂的三维非线性数字化模型,血管蒂长30mm,动静脉直径分别为1mm和1.5mm,管壁厚度分别为0.1mm和......
[会议论文] 作者:陶友伦,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2015
目的:探究穿支皮瓣内血流阻力系统,建立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模型,为穿支皮瓣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首先分析穿支血管内的阻力主要来自三类阻力网络系统:动脉与动脉之间的吻合,记作R(a-a);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吻合,记作R(a-v);静脉与静脉之间的吻合,记作R(v-v)......
[会议论文] 作者:陶友伦,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2015
目的 探讨跨多个穿支体区(Perforasome)皮瓣早期血液循环规律。方法 S-D大鼠20只,随即分成A、B、C、D4个实验组,每组5只,以环大鼠体部设计长的跨区皮瓣模型,穿支体区依次是左侧腹壁下浅动脉(LSIEA)-左侧旋髂深动脉(LDCIA)-右侧旋髂深动脉(RDCIA)-右侧腹壁下浅动......
[期刊论文] 作者:陶友伦,张世民, 来源:第四届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首届全国显微创伤骨科学术会议、穿支皮瓣命名原则专题研讨会 年份:2011
  本文详细介绍了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的发展历史,分类和适应证,详细的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和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展望。...
[会议论文] 作者:陶友伦,张世民, 来源: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19次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2012年年会 年份:2012
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能为肢端创面提供质地、颜色相似,匹配性好的局部皮瓣,且血管蒂远离创面,血供可靠,操作技术简单,无需吻合血管,临床应用效果优良。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
[学位论文] 作者:郝晓迪,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2018
陶友伦[2](2009年)和庄跃宏[3](2012年)对SD大鼠背部血管体的数量...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世民,陶友伦,张英琪, 来源: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19次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2012年年会 年份:2012
目的 介绍小腿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旋转180°修复足踝创面的初步经验,观察术中切除肌间隔,游离、松解穿支血管蒂以改善皮瓣静脉回流的效果.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临床应用小腿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6例,旋转160-180°修复足踝创面.根据“皮瓣旋转导致穿......
[会议论文] 作者:王爱国,张在轶,陶友伦,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2016
目的:对比观察防旋股骨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转之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抽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0名高龄股骨转之间骨折患者,骨折按Evan分型,Ⅰ型10例,Ⅱ型16例,Ⅲ型19例,Ⅳ型1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名,其中男......
[会议论文] 作者:王爱国,张在轶,陶友伦,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2016
目的:介绍跗骨窦延长切口+常规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与传统L形切口相比较,为临床治疗新鲜跟骨骨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我科采用跗骨窦延长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2例,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Sanders......
[会议论文] 作者:张在轶,陶友伦,王爱国,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2015
目的对穿支血管体区(Perforasome,Perforatorangiosome)的概念和临床意义作一介绍。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穿支血管体区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对穿支体区的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区分其解剖学和临床上概念的区别,探究其影响因素。......
[会议论文] 作者:陶友伦,陈文龙,张世民, 来源: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 年份:2013
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模拟探究张力、穿支动静脉间距和伴行静脉数量对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蒂部血管扭转的影响,为提高血管蒂的供血效能提供理论指导.首先应用LSDYNA软件建立穿支血管的三维非线性数字化模型,穿支动静脉均长30 mm,直径分别为1mm和1.5mm,管壁的厚度分......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世民,熊良平,陶友伦, 来源:2013年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术年会 年份:2013
[目的] 从术后影像学角度评价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II)钉尾突出高度与大转子的适配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7 月~2010 年12 月,采用PFNA-II 治疗的51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2 周内正位平片,以大转子弧线为基准测量主钉钉尾外侧突出高度、正位Par......
[会议论文] 作者:陶友伦,赵丽娜,唐茂林,张世民, 来源: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冯仕明,王爱国,张在轶,陶友伦, 来源:中国长江医学论坛——2015骨科学年会暨江苏省第十七次骨科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5
[会议论文] 作者:陶友伦,张述才,张在轶,王爱国,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2016
目的:观察院内制剂"筋骨胶囊"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型)患者腰背部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进一步判断筋骨胶囊治疗SOP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按照设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选取9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辩证为肝肾不足型),随机法分为筋骨胶囊......
[会议论文] 作者:郝云甲,王爱国,陶友伦,张在轶,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2015
目的 总结使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足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外科160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并对其行临床总结,其......
[期刊论文] 作者:范家强,陶友伦,冯仕明,王爱国, 来源:实用手外科杂志 年份:2020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导致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且有多个基因位点,常累及神经、肌肉、骨骼、内脏、皮肤等。NF有两种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世民,王欣,陶友伦,张英琪,黄轶刚, 来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年份:2004
目的 介绍将小腿穿支蒂皮瓣的“孤立穿支蒂”改进为“穿支筋膜皮下蒂”的手术技术,探讨改善皮瓣静脉回流、提高临床可靠性的应用效果. 方法 依据小腿后侧穿支血管的位置,设计...
[期刊论文] 作者:冯仕明,王爱国,张在轶,陶友伦,周明明, 来源:中华手外科杂志 年份:2014
指端缺损是手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伴有骨质、肌腱等组织外露,需要行皮瓣修复[1-3].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38例51指指端缺损的患者,采用指动脉背侧穿支血管链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疗效满意.1.一般资料:本组共38例51指,男23例31指,女15例20指;年龄19......
[期刊论文] 作者:冯仕明,王爱国,张在轶,陶友伦,周明明, 来源:中华手外科杂志 年份:2014
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手外科临床常见病[1],由于指端在手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覆盖指端缺损创面并修复神经、重建指端感觉是手外科医师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我们采用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取得了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