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6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陈锦团,, 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 年份:2018
目的从证素辨证的角度研究中医疗效的动态评价,建立具有中医诊疗特色的评价体系。方法1梳理临床疗效评价相关内涵,分析中医疗效评价现状。2文献研究:对近十年来中医临床研究...
[会议论文] 作者:陈锦团,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六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 年份:2015
  笔者从健康、状态本义出发,阐释对健康状态理论的认识。从本意来讲,健康就是身体的安宁平和。状代表一种物质一种静态的物质;而态则代表了内容,是状所要表达的意思。健康概念......
[期刊论文] 作者:骆云丰, 陈锦团,, 来源:世界中医药 年份:2012
杨春波主任系国家级名老中医,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委员会会长,涉足杏林业已六十余载,学验俱丰,擅治内科杂病,尤擅脾胃病,笔者有幸随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杨老...
[期刊论文] 作者:骆云丰, 陈锦团,, 来源:福建中医药 年份:2019
济川煎是临床中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但对其功效适应证仍存在争议,从济川煎功效、药物剂量以及方剂君药肉苁蓉的沿革出发,结合对《景岳全书》原典认识,探讨济川煎功效作用,认...
[期刊论文] 作者:骆云丰, 陈锦团,, 来源:陕西中医 年份:2011
《脾胃论》是李东垣的代表著作,其中"风药升阳"理论为其核心理论之一,而"升阳除湿"法,在其治疗泄泻病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笔者通过学习原著并验之临床,确有效验。本文详述《脾...
[期刊论文] 作者:骆云丰, 陈锦团,, 来源:福建中医药 年份:2020
针对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属于中医瘟疫范畴,病邪为湿,多为湿热夹杂,可命名“湿热疫”。本病为伏邪致病,病位在太阴肺,又因湿热为病,受之口鼻,直趋...
[期刊论文] 作者:陈锦团, 骆云丰,, 来源:江西中医药 年份:2011
腹诊是中医具有特色的诊法之一,它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运应并以切诊为主的腹部诊察法.中医学对于腹诊的研究其涉及面较为广,通过对古文献的查阅中,本文欲通过对腹诊的渊......
[期刊论文] 作者:陈锦团,骆云丰,, 来源:光明中医 年份:2015
本文考证了桂枝的本源,认为《神农本草经》中的牡桂即是桂枝,而肉桂指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菌桂"。对于《神农本草经》所述桂枝的主治作用,认为"吐吸"两字当遵马继兴考证...
[期刊论文] 作者:骆云丰, 陈锦团,, 来源:新中医 年份:2016
湿邪致秘,中医典籍早有记载,而目前的中医内科学教材以及相关的中医诊疗指南鲜有提及者。随着气候的变暖、人口流动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湿秘、湿热秘也越来越多,成为便秘辨证...
[期刊论文] 作者:陈锦团, 李灿东,,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份:2018
中医证的演变、动态变化,证的兼杂问题,增加中医疗效评价的困难,成为中医临床及科研的难点所在。如何建立行之有效,能反应中医诊疗特色的评价体系,是中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会议论文] 作者:骆云丰, 陈锦团,, 来源: 年份:2004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医学要按"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模式发展以来,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模式,在我国业已走过了30个年头。其中我们品尝到了这种医学模式,带来的巨大...
[期刊论文] 作者:陈锦团,骆云丰, 来源:福建高教研究 年份:2010
白介辰教授针对“青年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结合自身经验,畅谈了个人的见解。他指出,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的,教学的过程是一门学问,其内容之深,责任之重......
[期刊论文] 作者:骆云丰,陈锦团, 来源:光明中医 年份:2016
桂枝一药,外可达表,内可入里,解肌通经,温阳降逆,功用甚广,《神农本草经》言其功效曰:"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本经疏证》言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
[会议论文] 作者:陈锦团,骆云丰, 来源: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 年份:2011
  由于院校性质不同,中医院校和西医院校在教学的深度、广度等方面有所差别,既便是在同一,中医院校不同专业之间亦有差别。本文分析了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中医专业、针灸推拿......
[会议论文] 作者:陈锦团,骆云丰, 来源: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 年份:2011
  中医高校是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目的的高等学府,办学的目地及性质,决定了中医高校在西医课程的设置、学时分配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减,本文根据《诊断学》教学特点,分析了临......
[期刊论文] 作者:陈锦团, 杨春波, 柯晓,, 来源:中医药信息 年份:2007
对6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分型证治,基本方治,固定方治,灌肠法、栓剂治疗方面总结,发现不同治疗途径的用药思路显然不同:口服药着眼于整体(或结合局...
[期刊论文] 作者:陈锦团,孙恒岩,洪青, 来源:中医研究 年份:2009
目的:观察寒热并用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复发性口腔溃疡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寒热并用法中药煎剂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复......
[会议论文] 作者:郑立升,陈锦团,骆云丰,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最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近年来其研究不断增多,中医学对于其相似症的治疗,肇始于两千多年前,具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治疗体系,此处仅对FD的中西医学研究...
[会议论文] 作者:骆云丰,柯晓,陈锦团,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 年份:2006
运动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DD)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临床中以持续性或反复性上腹胀、早饱、腹胀或恶心为主要症状,是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中医学无“运动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诊断学名词,但根据其临床特点,考虑属于中医学“痞证”、“痞满”范畴,对于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陈锦团, 骆云丰, 李灿东,,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份:2015
湿热证是中医常见临床证型之一,其产生则有外感、内伤之别。对内伤湿热,中医古籍中多从脾胃谈湿热,很少谈到肝胆湿热。笔者从古文献入手,发现肝胆湿热的产生奠基于战国、两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