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3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4
易学中的阴阳五行观郑万耕战国前期和中期,道家倡导阴阳学说。到了战国中后期,齐国稷下学者邹衍以阴阳观念为核心,创立了阴阳五行学派。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对《周易》的理解和研...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96
国学研究的新收获──读《廖平评传》郑万耕晚清以来,随着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逐渐出成了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子是涌现了一大批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国学大...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5
易学中的整体思维方式郑万耕《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典籍。经过后来历代学者对它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即易学。...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7
横渠易学的天人观郑万耕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思想史和易学史上长期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而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天人关系学说,如法天说、任天说、与天地同流说、参天说、裁成辅相说、胜天说、天人感应说、天人交相胜说等等...
[期刊论文] 作者:郭君铭,, 来源: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8
郑万耕,1946年生。河北安平县人。北京师大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学术部副主任。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哲...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6
强调天人谐调构成了《汉书》的一大文化特色。这反映了秦汉以来贯通天人的学术思潮,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的敬畏与自我约束;它昭示人们要效法天地,顺应自然规律,珍爱资源,保护生...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提倡“忧患意识”,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时刻保持警惕之心,不断进行反省悔悟的思维方式,在《周易》卦爻辞和《诗经》当中,均有所体现;到春秋时期,此种警惕戒惧的观念,也经...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3
著名哲学史家、易学大师朱伯崑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水平,在同西方的哲学接触以前,主要是通过对《周易》的研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周易》的影响并不限于儒...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6
《汉书》尊《周易》为五经之首,并以其为创作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又阐发其阴阳变易学说,提出了一个元气论的宇宙生成理论;《汉书》推崇天人谐调论,表现了一种“顺天应人的...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在《易传》看来,天地人无不具有自己特有的价值。天地自然的价值在于生化万物,圣王的价值在于顺天应人,化成天下,贤人君子的价值在于致命遂志,而人类生活的最高价值理想就是...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6
自司马迁于《史记·孔子世家》认定:“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扬子云、刘歆、班孟坚诸儒,皆以为《易传》十篇乃孔子所作,并...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3
《周易·象传》是对《周易》卦象和爻辞所作的解释,实乃存性明理、修身养德、安定民众的典籍,是一部圣人"学易,可以无大过"的教化之书。《象传》极力主张设立教化以化民成德,...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2013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经过历代易学家、思想家的阐发,形成了一套精湛而独特的思想体系,其影响之深远,是其它任何典籍所不可比拟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构建现...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6
“神道设教”学说滥觞于远古时代,殷周之际人们开始对宗教祭祀的教化功能进行思考,至春秋时代逐渐酝酿成熟,战国时期方提出了“神道设教”这一命题,从而消解了敬天尊祖的传统...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8
本文从"待时而动"、"与时偕行"、"变通趋时"与"时中之义"诸方面,对《易传》时观与《左传》、《国语》及儒家、道家、阴阳家的关系作了粗略考察,认为《易传》在前人的基础上,...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2
太极动静观是宋明易学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周敦颐、张载、朱颐、王夫之等人辩论,逐步解决了太极如何生出阴阳二气,太极自身为什么具有运动变化的性能,现象世界又何以流...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长期以来 ,许多人把中国哲学视为伦理道德哲学 ,来源于古人的道德直觉或道德体验。这是由于脱离经学史研究 ,孤立地分析一些哲学概念和命题而产生的一种误解。本文以宋明道学...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万耕,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3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是我国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太玄》,构造了一个庞杂的哲学体系,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研究扬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