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2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华,成玮,邬劼,吉沐祥, 来源: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年份:2017
为发展绿色食品草莓,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实现“双减”增效,提高安全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草莓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笔者针对目前草莓生产实际,结合国内外新技术成果,总...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华,成玮,邬劼,吉沐祥,, 来源: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份:2017
为发展绿色食品草莓,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实现“双减”增效,提高安全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草莓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笔者针对目前草莓生产实际,结合国内外新技术成果,总...
[期刊论文] 作者:黄洁雪,王晓琳,邬劼,吉沐祥, 来源: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年份:2020
为解决微生物生防制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防效不稳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在不同微生物生防产品中添加有机物料,分析了添加有机物料对草莓灰霉病防治和土壤微生物数目的影响。本试...
[期刊论文] 作者:邬劼,周会云,王冲,杨波,吉沐祥, 来源:现代园艺 年份:2021
研究黄、蓝色板田间不同布置方法对草莓蚜虫、蓟马诱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挂25d后四周分布的黄板、蓝板平均每板诱虫量都要高于均匀分布。因此,建议生产中采用黄、蓝板四周...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晓琳 邬劼 黄洁雪 吉沐祥,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21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四霉素、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和吡噻菌胺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草莓炭疽病菌抑制中浓度最低,EC50仅为0.036 6 μg/mL,其次是四......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晓琳,朱成刚,邬劼,黄洁雪,吉沐祥, 来源:农学学报 年份:2021
为解决葡萄霜霉病对常规防治药剂抗药性问题,采用田间预防和治疗试验,测定氟醚菌酰胺、氰霜唑、氟噻唑吡乙酮、氟醚菌酰胺+氰霜唑、氟醚菌酰胺+氟噻唑吡乙酮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及组合对葡萄霜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保护效果要好......
[期刊论文] 作者:吉沐祥, 毛妮妮, 彭燕琼, 王建华, 杨勇, 邬劼, 刘照,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18
为发展绿色食品葡萄,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实现"双减"增效,保证食用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针对江苏鲜食葡萄生产实际,结合国内外新技术成果,总结出鲜食葡萄绿色发展目标与"双...
[期刊论文] 作者:吉沐祥,成玮,颜伟中,郭玉人,刁春友,邬劼, 来源:农学学报 年份:2018
为发展绿色食品草莓,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实现"双减"增效,提高安全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草莓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日本等国的生产经验,......
[期刊论文] 作者:姚淑伟,李德富,吴英强,吴中平,邬劼,吉沐祥, 来源:现代园艺 年份:2023
为了探索防治早春大棚草莓白粉病和二斑叶螨的适宜药剂及剂量,以大棚草莓红颜为试验材料,选用氟吡菌酰胺、醚菌酯和四氟醚唑3种白粉病防治药剂,选择阿维菌素、阿维菌素+藜芦根茎提取物、阿维菌素+印楝素、阿维菌素+联苯肼酯4组二斑叶螨防治药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邬劼, 王晓琳, 黄洁雪, 刁春友, 闫晓阳, 吉沐祥,,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19
为筛选有效控制草莓炭疽病和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新型杀菌剂对2种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四霉素、氟啶胺、吡唑醚菌酯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吉沐祥, 邬劼, 王晓琳, 黄洁雪, 朱建飞, 饶斌,,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19
为明确叶菌唑与肟菌酯的复配增效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葡萄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和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为供试病原菌,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叶...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晓琳,黄洁雪,邬劼,范亚君,乔玉山,吉沐祥, 来源: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年份:2023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定植时期最易造成死苗的真菌病害。本文研究了生物刺激素(木霉菌、海藻酸、聚谷氨酸)协同灌根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以及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木霉菌、海藻酸、聚谷氨酸单剂灌根和木霉菌+海藻酸、木霉菌+聚谷氨酸的协同灌根处理均能显著降低......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晓琳,孙伟波,李朝辉,黄洁雪,邬劼,吉沐祥,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20
以桃褐腐病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腈苯唑、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丙硫菌唑、咯菌腈、氟啶胺和吡唑醚菌酯对桃褐腐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邬劼,吉沐祥,王晓琳,王柏生,刁春友,徐炜枫,秦岭, 来源:现代园艺 年份:2021
研究3种捕食螨对大棚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在同一大棚不同区段释放3种捕食螨,0、4、12、20d后统计红蜘蛛虫口数并计算虫口减退率。结果表明,释放量15万头/667m2、成本为270元/667m2的巴氏新小绥螨,释放20d后,红蜘蛛虫口减退率为94.12%;释放量0.9万头/667m2、......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