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61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燕, 谭君, 李红梅, 魏明, 何立群, 赵后娟, 杜林,,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4
荃玉9号(F1)是由玉米自交系Y3052和18-599杂交获得,并通过国家审定的高赖氨酸、强优势玉米杂交种。构建了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荃玉9号F2∶3群体,共240个家系,并对该群体的穗长、...
[期刊论文] 作者:李燕, 谭君, 李红梅, 魏明, 何立群, 赵后娟, 杜林, 刘,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20
[期刊论文] 作者:杜林,李燕,赵后娟,李红梅,何立群,刘可心,魏明,唐海涛, 来源:农业与技术 年份:2020
四川省是我国玉米主产省份之一,同时也是玉米消费大省。随着四川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省内玉米产量缺口日益增大。近年来,四川省夏播机收玉米播种面积不断增加,但存在农户种植...
[期刊论文] 作者:李燕,谭君,李红梅,魏明,何立群,赵后娟,杜林,刘可心,邓路,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20
荃玉9号(F1)是由玉米自交系Y3052和18-599杂交获得,并通过国家审定的高赖氨酸、强优势玉米杂交种。构建了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荃玉9号F 2∶3群体,共240个家系,并对该群体的穗...
[期刊论文] 作者:赵后娟,魏明,林向梅,何立群,刘可心,杜林,李燕,李红梅,唐海涛,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2021
成自605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11年在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以人工合成群体MCO-2为基础材料选择优良单株,经连续自交8代,于2015年育成的玉米优良自交系。以成自605为父本、SH1070为母本组配的杂交玉米新组合锦玉361,2020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期刊论文] 作者:邱贵兰,林向梅,李红梅,何立群,李燕,赵后娟,杜林,李晓叶,马孝玲,吴元奇,唐海涛, 来源:农业与技术 年份:2021
群体改良是提高玉米有利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重要方法,是创造优良种质、选育玉米新材料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中长期育种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玉米群体改良的研究取得的成就,介绍了我国玉米群体改良方法创新进展,同时对玉米群体改良发展趋势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邱贵兰,李燕,李红梅,罗曦,马孝玲,何立群,胡美琳,赵后娟,杜林,吴元奇,唐海涛, 来源:北方农业学报 年份:2022
引进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由于玉米种质对日长和光周期的响应存在差异,阻碍了温带、热带、亚热带不同纬度地区之间玉米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近年来,玉米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不断得到研究并被克隆出来,但对其光周期调控网络......
[期刊论文] 作者:邱贵兰,李燕,李红梅,何立群,胡美琳,赵后娟,杜林,李晓叶,吴元奇,马孝玲,唐海涛,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20
以西南生态区骨干9个自交系为材料,建立了西南春玉米基础群体MCO-0,并用测交法和后代鉴定法对其进行改良,对其不同世代的群体产量及产量性状、穗部性状、株型性状增益分析。结果表明,以MCO-0为基础群体,经过两轮的改良,MCO-2群体主要目标性状—单株产量、穗行数等均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