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81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戴正元,孔祥斗,张宝群,夏广宏,赵步洪,谭长乐,张洪熙,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1996
中粳稻扬粳186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戴正元孔祥斗张宝群夏广宏赵步洪谭长乐张洪熙(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225002)扬粳186系我所用扬粳201与黄金晴杂交育成的中粳新品种。...
[期刊论文] 作者:谭长乐,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02
分析了中国三系杂交籼稻的品质现状、品质育种进展及品质遗传特点等,认为优质不育系和优质恢复系的选育,选配品质差异较小的双亲配制杂交组合是三系杂交籼稻优质育种的关键....
[期刊论文] 作者:戴正元,孔祥斗,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1996
中粳稻扬粳186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戴正元孔祥斗张宝群夏广宏赵步洪谭长乐张洪熙(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225002)扬粳186系我所用扬粳201与黄金晴杂交育成的中粳新品种。...
[期刊论文] 作者:谭长乐,张洪熙,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00
扬稻6号集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性于一体。在亩施7.5~17.5kg纯氮水平下,比汕优63平均增产6.25%,仿生产常量施纯氮12.5kg/亩,增产幅度达9.98%。扬稻6号产量构成因素表明,每亩有效穗和总颖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
[期刊论文] 作者:谭长乐,张洪熙,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00
不育系K17A异交,开花集中,日开花时间早,张颖时间长,开颖率、柱头外露率高,柱头面积大、生活力强,在父本日开花散粉期内,当日授粉有效花的开颖率达67.0%,比珍汕97A高30.7个百分点,其综合特性有利于杂交......
[期刊论文] 作者:景明仪,谭长乐, 来源:农技服务 年份:2015
麦秸机械还田机插轻简稻作技术已成为江苏省稻作栽培主推技术之一,2012年采用扬粳4227麦秸机械还田机插稻技术实现了825.2 kg/667㎡的超高产栽培产量构成指标和群体控制指标,...
[期刊论文] 作者:谭长乐,张洪熙,等,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1999
水稻覆盖地膜旱栽的产量与水栽稻相似或略低。覆盖地膜旱栽稻全生育期偏长,一生主茎叶片数多1.2-1.6张,植株高度较矮,栽后分蘖发生较迟,高峰苗可增加50%以上,但成穗率较低,叶面积指数前......
[期刊论文] 作者:吴怀珣,谭长乐,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1987
花培汕优63是我所用花培提纯更新不育系珍汕97A做母本、明恢63作父本配制而成的复壮组合,1985年在本所试种,1986年在我省四市七县三十多个基点示范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一般...
[期刊论文] 作者:邓建平,张洪熙,谭长乐,, 来源:中国稻米 年份:2007
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既遵循了高产、优质、轻型栽培理论体系,又集成了秸秆还田、旱育秧、机械化、高产栽培、无公害生产等稻作技术与模式,能够确保水稻高产、优质、高效...
[期刊论文] 作者:王和平,谭长乐,刘震林,刘斌,, 来源:农业装备技术 年份:2007
近年来,随着农机装备水平和机械作业水平大幅度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大面积提高,作物秸秆的“产出”与“利用”对机械性能和作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每年稻麦机械化收获后,大量稻麦......
[期刊论文] 作者:薛菊金,项忠兰,王建军,谭长乐,,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09
对江苏丘陵稻麦两熟地区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的埋草技术措施、水浆管理和肥料运筹技术规范进行了阐述,总结了该技术应用效果,分析了江苏丘陵稻麦地区麦秸还田技术推广的限制因......
[期刊论文] 作者:田洁,董长生,朱锦磊,谭长乐, 来源:种子科技 年份:2021
稻鳖共作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有效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促进优质稻米发展和农产品质量提升.文章阐述了稻鳖共作技术要点,对该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进一步在广陵区推广稻鳖共作技术模式,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主体培育,注重品......
[期刊论文] 作者:侯昕,朱洪文,魏伟,谭长乐,蔡建华, 来源:大麦与谷类科学 年份:2021
灵谷糯1号是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常糯1号通过60Co-γ辐射诱变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稻新品种,其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用性广等特点,适合在苏南以及沿江稻区种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苏审稻2020054。......
[期刊论文] 作者:杨宝朔, 李斌, 李辉, 谭长乐, 周智侔,, 来源:时代农机 年份:2018
针对我国果园和温室管理机械化水平低、作业效率低,同时现有作业车功能单一、爬坡能力有限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多功能果园和温室作业车,有助于改善果园和温室中的大部分管理作...
[期刊论文] 作者:葛美芬,谭长乐,白和盛,杨翔平,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1985
从1981年开始,应用花药培养对籼型野败不育系进行提纯复壮的培养方法和技术途径的研究。田间试验和生产示范表明,经花培提纯后的珍汕97A纯度达100%,典败率稳定在97%以上,个体生...
[期刊论文] 作者:葛美芬,白和盛,谭长乐,杨翔平,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1986
1980年来,就籼型杂交稻及其三系的花药培养进行了研究。指出花培技术对杂交稻的提纯复壮、纯合选优、快速筛选恢复系等的实际应用意义,并在生产上取得初步成效。Since 1980...
[期刊论文] 作者:谭长乐,赵步洪,戴正元,周长海,王宝和,,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谭长乐,赵步洪,周长海,戴正元,王宝和,, 来源:中国稻米 年份:2007
本文根据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稻作土壤环境的变化及直播稻生长发育特点,通过几年实践,提出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直播稻的产量指标、生育指标及生产栽培技术规范,以供推广麦草还田...
[期刊论文] 作者:谭长乐,周长海,戴正元,赵步洪,王宝和,,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07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抛秧稻生产技术是一项农田保育型轻简稻作新技术,是杜绝麦草焚烧、实现循环利用资源、发展可持续农业、培肥土壤、节本高效、省工简便、优化农村生态和生活环......
[期刊论文] 作者:姚立志,张正海,景明仪,凌树群,谭长乐,,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13
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已成为江苏省稻作栽培主推技术之一,提出了麦秸机械还田机插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指标、群体指标以及配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