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24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谭生力,,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2014
战国楚文字中有一■字,该字的释读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学界对其构形问题意见尚不统一,因此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我们认为■字构形与卿、卯二字密切相关。...
[期刊论文] 作者:谭生力,, 来源:汉字汉语研究 年份:2018
学界一般认为入像锐端之形;内从宀、入,会入室内之意。从相关古文字资料来看,内从宀、入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结合入、内同源及相关情况,内从宀、入似有难解之处。本文认为内...
[期刊论文] 作者:谭生力, 来源:汉字汉语研究 年份:2020
清华简《治邦之道》中的"■路室",整理者认为"■"读为"谨"或"墐",解释为清扫干净或者涂。我们结合相关材料认为"■"当训为整饬、整治、治理。在明确"■"字训释基础上,我们对...
[期刊论文] 作者:谭生力,,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4
■为尿的最初写法,俅是尿的异体字。舸与尿密切相关,但其构形尚存几种可能性。尿、弱、溺在语音方面音近可通,其形体之问也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
[期刊论文] 作者:谭生力,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21
“仍”的构形及其实词意义来源,学界一直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我们结合清华简中的“■”,及相关资料中的“袭”写作“■”,认为“■”“■”均属同字复写的构字方式,是为重复、沿袭意义而造的表意字。后世文字中的“仍”,是“■”左边所从之“乃”讹变......
[期刊论文] 作者:谭生力,, 来源:华夏文化论坛 年份:2013
楚“敖”较早见于《左传》等传世文献,可惜相关记载语焉不详。近些年来随着楚地出土资料的不断公布,楚“敖”逐渐成为楚史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同时相关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期刊论文] 作者:谭生力,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3
清华简第三册中有《赤(绺)之集汤之屋》一篇,整理者已经对其作出了很好的考释.该篇主要内容是汤射获了一只赤(绺),令小臣伊尹将之烹煮作羹.伊尹受汤后之妻纴巟胁迫,以羹尝之,...
[期刊论文] 作者:谭生力,,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3
清华简第三册中有《赤(鸟咎)之集汤之屋》一篇,整理者已经对其作出了很好的考释。该篇主要内容是汤射获了一只赤鸟咎,令小臣伊尹将之烹煮作羹。伊尹受汤后之妻纴巟胁迫,以羹...
[期刊论文] 作者:谭生力,张峰,, 来源:华夏考古 年份:2017
楚文字旧释为黾及从黾的字应是龟及从龟之字。这些从龟的字多用在卜具和人名中。Chu text old interpretation of 黾 and 黾 from the word should be a turtle and the wo...
[期刊论文] 作者:谭生力,周伟, 来源:汉字汉语研究 年份:2020
本文对清华简《心是谓中》的一些字词进行了新的研究,认为简1的“倞”可读为“谅”,取“照察”之义。简5的“麏”,可以按照整理者的释读意见,从“君”声,读为“尹”。文献中,...
[期刊论文] 作者:张峰,谭生力,,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2016
古文字中有一些以戋为声符的字,由于戋旁省讹较大,所以产生的误解颇多。随着上博简、清华简的陆续公布,这些从戋得声诸字的构形、演变及相关诸字的音义关系得到明晰。同时,古...
[期刊论文] 作者:蔡丽利,谭生力,,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14
清华简《说命》是一篇重要的出土文献,它的出现不仅使早已亡佚的《说命》重见天日,而且为梅本《古文尚书》是伪书问题再添一个新的证据。清华简《说命》篇的出现印证了前人学...
[期刊论文] 作者:蔡丽利,谭生力,, 来源:潍坊学院学报 年份:2016
《说文》中有关觳字的解释有些难解,睿字构形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近些年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公布,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金文中 、 二字的释出,使我们对睿、叙二......
[期刊论文] 作者:谭生力,成亿伟,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20
2020年2月8日下午,民进山西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会员窦楷同志与世长辞,享年93岁.窦楷同志生前曾是我会副主委,并历任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傩戏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理事,山西省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山西高校对外联谊会理事,山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