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24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法学 年份:1996
法家的重刑思想值得借鉴艾永明“重刑”思想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一思想多有批判和否定之词,认为这种主张在政治上是地主阶级残酷本性的体现,在理...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1996
传统中国经济法律的现代透视──读《法律与经济》艾永明《法律与经济--传统中国经济的法律分析》(第1卷)①是南京大学法学院张中秋先生新近推出的一部力作。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研...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钱长源,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1994
唐朝立法监督制度初探艾永明,钱长源长期以来,中国法律史学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司法监督制度论述颇多,而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监督制度则极少涉及。中国封建社会有没有立法监督...
[学位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长安大学 年份:2007
斜拉拱桥是一种新型的组合桥梁结构形式,它结合了斜拉桥与拱桥的优点,不但造型美观,而且结构受力合理。斜拉拱桥由于拉索的作用,增加了结构整体刚度,使斜拉拱桥的跨度相比一...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法治研究 年份:2016
中国古代法律传统和法律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明晰的"法文化共识",这是本文对中国古代法文化所作的一个新的概括。中国古代"法文化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以儒学为主导的法律意识......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年份:1995
中国古代犯罪学思想渊源流长,内容丰富,其主要特点有:一、注重从人性角度探寻犯罪的内在原因;二、将人性论作为犯罪对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三、重视从经济角度分析产生犯罪心理...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 年份:2012
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任职四川省科学馆专员时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一个有机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09
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研究,学术界至今基本集中于刑事法律领域,而对其他领域涉及甚少,这是该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缺陷。本文以清朝行政法律为视角,对中国古代行政法律之...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法律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树立文明和良好形象的标志。中国法律现代现代化的标准是“中外通行”。当今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关键不再是观念现代化而是制度现...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年份:2003
考绩是清朝对文官的定期监督制度。清朝考绩制度源于明制而又有变化 ,其定制时间是雍正元年。考绩有明确的方式和程序 ,在程序中对“注考”的要求最为严格。清朝考绩以“四格...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法学研究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1986
在商鞅的哲学思想中,包含有许多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强调“变”,这是其显著的特点。他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前进的,世俗民情等社会具体情况也是经常变化的,因此,作为治...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1984
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有两次大的礼法之争。第一次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隔两千多年以后,在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清朝末年,法律思想领域中再一次出现了大...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0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事事,而是要求人们的思想言行听从“天之道”,即听从自然法则。“天之道”在政治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是“善政”和“无事少争”。“无为”思想的社......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9
清朝文官休致的实质是向朝廷和君主交还职事和俸禄。休致的原因主要有年老、疾病和处分三种;休致的方式有乞休和勒休之分;休致年龄前后多有变化,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文官休...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3
毫不夸张地说,明清巡按御史顶着特殊的光环,手握特殊的权杖,拥有特殊的威势,是肥差中的肥差,让他们不腐败都难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始建于秦汉,经过1500多年的发展,及至明清,...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中国法学 年份:2004
传统观点认为:“以刑为主”是中华法系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观点只注重历代“律”典的分析研究;只注重中国古代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的比较;没有重视从动态的角度分析研究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新课程(中学) 年份:2012
新课程改革从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出发,要求历史教师重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在授课时将历史知识与文、政、地、美、音等学科综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14
"什么是法治?"这是法学理论和法制建设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当今中国而言,更是如此。然而,我觉得中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问题的认...
[期刊论文] 作者:艾永明,, 来源:法治研究 年份:2015
当下,人们普遍认为,依法治国必然导向法治,甚至认为实施了依法治国就是实现了法治。这种解读与认识是错误的。诚然,实现法治必须首先实施依法治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和理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