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3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非一,, 来源:种子科技 年份:2013
1974年2月,未满19岁的肖世和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到四川广汉良种场插队落户。当年10月,肖世和被安排到温江地区小麦育种栽培技术培训班受训半年。...
[期刊论文] 作者:马强,, 来源:南方农业 年份:2008
2008年10月24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研究员在我院副院长刘剑飞、重庆市小麦综合试验站站长余国东研究员、科技管理处副处长尹贤贵等陪同下,实地考察了我院特...
[期刊论文] 作者:殷华,杨冬赓,武云,, 来源:世界农业 年份:2008
肖世和研究员说,刚接手科技推广工作时,我也很不情愿做这种“水平高的不愿做、水平低的做不了”的事情;但是做了之后,我感觉我的心贴近了大地。大地与大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成为我...
[期刊论文] 作者:魏玉栋,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年份:2010
肖世和,1955年生于四川广汉。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毕业,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副主任,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委员,...
[期刊论文] 作者:肖世和,陈孝,尚立民, 来源:世界农业 年份:1995
控制小麦穗发芽和改良加工品质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肖世和,陈孝,尚立民小麦穗发芽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但穗发芽抗性主要与胚对脱落酸的过敏性、胚乳的α-淀粉酶活性、颖片...
[期刊论文] 作者:陈孝,辛志勇,肖世和,刘四新,林志珊,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1995
黄矮病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陈孝,辛志勇,肖世和,刘四新,林志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北京100081)大麦黄矮病(BYDV)严重影响小麦籽粒产量。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小麦感病后产量性状的变化,寻找耐毒...
[期刊论文] 作者:肖世和,, 来源:科技导报 年份:2006
小麦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十分重要,品种改良是最主要的科技因素。面对种植面积下降、水资源短缺、化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小麦品种改良的对策是培育节水、省肥、高产的超级小麦......
[期刊论文] 作者:肖世和,,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91
最近出版的《Preharvest Field Sproutingin Cercals》(CRC Press,1989)一书中,主编N.F.Derera指出,在制定抗穗发芽育种目标时,除了考虑种子休眠性以外,还应注意颖果吸...
[期刊论文] 作者:肖世和, 来源:新农业 年份:2012
从1990年至2010年的21年期间,我国小麦连年增产,其中,新品种、新技术的作用不可忽视。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尤其是利用栽培技术针对优良品种的缺点进......
[期刊论文] 作者:肖世和,, 来源:麦类文摘(种业导报) 年份:2006
苗期(冬前)田间管理,包括播种后到返青之前这一段的田间管理.管理的重点是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在冬麦区要注意协调幼苗生长与养分储藏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肖世和,, 来源:农民科技培训 年份:2009
一、我国小麦生产和消费需求在上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的前几年,中国是世界上的主要小麦进口国,每年平均进口1100万吨小麦。9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内生产总量超过消费总量,小麦...
[期刊论文] 作者:肖世和,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85
小麦收获季节多雨的地区,小麦籽粒有在穗上发芽的危险,有的籽粒即使外观不发芽,但贮藏的营养物质已开始转化,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在这些地区培育抗穗发芽品种是十分重要的....
[学位论文] 作者:肖世和,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肖世和, 来源:湖南农学院学报 年份:1985
在大田条件下种植了两套双列杂交F_1代,用于研究小麦抗办霉病的遗传特性。在3×8不完全双列杂交中,抗赤霉病性的一般配合力均方占总遗传方差的94.26%,特殊配合力均方占5.74%...
[期刊论文] 作者:肖世和,, 来源:北京农业 年份:2009
问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产量很高,为什么不推广杂交小麦?答杂交小麦没有获得推广的原因有3个:第一,小麦的祖先已经杂交了两三代了,所以它的亲本已经是杂交的品种了,所以现在...
[期刊论文] 作者:肖世和,, 来源:北京农业 年份:2007
1997年前后,在袁隆平院士提出超级稻研究计划的启发下,社会各界陆续出现了一些关于培育超级物种(猪、羊、牛、鱼、小麦及玉米等)新品种的意见,但均未形成系统的计划。1997年1...
[会议论文] 作者:肖世和;, 来源:2012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 年份:2012
为帮助农民选择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全面提升农民科技水平,中国从2005年起正式发布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小麦主导品种的筛选是根据推广品种的种...
[期刊论文] 作者:肖世和,陈孝,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98
α-淀粉酶活性的调控是小麦生产和加工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比较了大麦,小麦,黑麦和小黑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对小麦α-淀粉酶作用的等电聚焦电泳图谱,并测定了具有大麦α-淀粉酶抑......
[期刊论文] 作者:周学勤,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年份:2011
记者:今年的夏粮收获已经结束。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627万吨,比上年增加312万吨,增产2.5%。我国夏粮已经实现了连续八年丰收。好收成来之不易...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2009
2009年5月11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肖世和研究员在京主持会议,报告2008年黄淮冬麦区小麦质量调查研究结果。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有关领导,部分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