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直,赵民,施立新, 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年份:1984
秦德余、李光岑1976年首次认为是混杂岩,但未做描述。青海区调一队四分队在填图时也注意了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吉让寿,秦德余,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1995
扬子北缘古生代发育的3套原型盆地驼载在不同性质的“基底”上,它们先后经历了4期区域性的构造变动,各自形成盆地变形的独特风格,具有6类不同的构造组合。古生代盆地变形序列及其规......
[期刊论文] 作者:吉让寿,秦德余,,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5
研究西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区域构造应力场发现,大致以阿尔金断裂为界,东部和西部地区应力场状态不同.东部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
[期刊论文] 作者:朱洪发,秦德余,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1993
本文论述了苏浙皖交界的二叠系栖霞期、茅口期和长兴期的纵横向沉积特征。提出了因古特提斯洋的扩张,陆壳内部受到引张,本区二叠系出现了一系列有规律的继承性拉张断陷槽沉积...
[期刊论文] 作者:吉让寿,秦德余,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1990
东秦岭古海洋是一个从晚元古代开始发育,晚志留开始关闭的古海洋。其关闭的后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开始拼贴,340Ma基本拼贴结束。古秦岭海洋的北部(华北板块南部)从晚奥陶世...
[期刊论文] 作者:朱洪发,秦德余,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1989
本文论述了华南地块二叠系孤峰组和大隆组放射虫硅质岩的时-空结构,分布规律和沉积特征.认为放射虫硅质岩的堆积是由于位于赤道附近的深断陷中冷热海水对流造成的.早二叠世晚...
[期刊论文] 作者:高长林,秦德余,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1989
早古生代拉张断陷的形成和演化,伴有海底水下火山活动,及含有机质较高的泥质岩、硅质岩等沉积。油源岩主要在该阶段发育,其有机质的含量高。氟和黄铁矿中δ~(34)S值表明该区...
[期刊论文] 作者:吉让寿,秦德余, 来源:地质科学 年份:1992
本文研究了北秦岭造山带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形成的岩石变形记录,从构造组合出发,论述了北秦岭造山带以褶皱构造组合,右行韧性剪切构造组合为主要特征。褶皱构造组合表现为...
[期刊论文] 作者:高长林,秦德余, 来源:岩石矿物学杂志 年份:1991
本文初次提出扬子板块北部古被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是:a、裂陷早期阶段,发育碱性双峰式火山岩,但在裂陷的晚期和移离的早期阶段,发育碱性而不具双峰特征的火山岩、岩脉...
[期刊论文] 作者:朱洪发,秦德余, 来源:沉积学报 年份:1993
本文用高能的亮晶鲕粒滩图定了江南碳酸盐台地(以下简称台地),发现了鲕滩在纵横向有规律的迁移,台地的南北两侧都存在台地边缘斜坡带,西北宽缓的台地边缘斜坡带是纵横向迁移...
[期刊论文] 作者:高长林,秦德余, 来源: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本文初次提出:地壳结构,俯冲速度、岛弧区火山岩特征和矿床特征及弧后区特征等五个方面是古生代板块与中新生代板块俯冲带之间相关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古生代古秦岭海洋板...
[期刊论文] 作者:秦德余,姜春发, 来源:石油地质实验 年份:1978
自航天遥感技术资料应用于地质工作以来,在构造地质学、区域地质学、火山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矿床学、地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和应用地质的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朱洪发,秦德余,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91
我国东南部早三叠世沉积相讨论甚多,绝大多数意见认为是台地浅海沉积。三叠系浊积岩的报道仅限于南盘江地区。作者首次鉴别出:钦防-莲花-铅山、龙南-信丰、闽东三条北东...
[期刊论文] 作者:吉让寿,高长林,秦德余,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4
洋板块的消减及其后两侧陆块的拼合,是板块构造作用的两个不同阶段.分隔扬子与华北两板块的古秦岭洋,于晚志留世向北单边俯冲关闭.根据秦岭造山带内发育的大型推覆体构造组合...
[期刊论文] 作者:高长林,单翔麟,秦德余,,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5
太古宙(>2 500 Ma)是出现陆核或形成初始陆块的阶段.华北和塔里木是最早出现初始陆块的地区.古元古代(1 800~2 500 Ma)为陆块迅速增生阶段;古元古代末,华北、塔里木、柴达木和...
[期刊论文] 作者:高长林,秦德余,吉让寿,殷勇,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1990
本文据笔者所提出的鉴定俯冲消减古洋壳的地质地球化学方法,证实了东秦岭商南松树沟地区存在有俯冲消减的古洋壳的残余。蛇绿岩套和对火山岩带的存在是鉴定俯冲消减古洋壳的...
[期刊论文] 作者:高长林,秦德余,吉让寿,殷勇,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1990
探讨盆地的形成、盆地充填物的性质、沉积充填物的成熟度以及确定各类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等,是现代盆地分析的重点。8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在开展陕南—川东北古生代盆地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高长林,吉让寿,秦德余,殷勇,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1991
本文综合运用地质和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东秦岭地区泥盆纪沉积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初次提出它产于东秦岭古缝合带前缘的边缘前陆盆地。...
[期刊论文] 作者:吉让寿,刘光祥,潘文蕾,秦德余,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3
前陆-伸展盆地是一类新型的原型盆地。这类原型盆地,既具有前陆盆地的结构特征,又具有伸展断陷盆地的特点,它是在同一地质时期同一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新型原型盆地,其可......
[期刊论文] 作者:朱洪发,张渝昌,秦德余,周浩达,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1990
本文从沉积相特征及其展布入手,重点剖析赣南、闽北寒武系浊积岩,深水远源浊积岩与浙西上奥陶统浅水近源浊积岩的成因、环境,草编了早古生代各纪(统)的岩相略图,提出中奥陶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