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6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顺建,白广京,王月英, 来源:植保技术与推广 年份:1998
淮北棉田棉蚜捕食性天敌种群发生动态观察及隐蔽施药保护天敌的试验王顺建(安徽省萧县病虫测报站235200)白广京(宿县地区植保站)王月英(萧县植保站)↑→················...
[期刊论文] 作者:白广京,, 来源:植保技术与推广 年份:1993
大豆卷叶螟(Sylepta ruralisscopoli)又名大豆卷叶虫。1992年在安徽淮北大豆产区发生,危害严重。仅阜阳、宿县地区发生面积70余万亩。幼虫盛发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发生...
[期刊论文] 作者:白广京,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02
本文简述了蛴螬、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在宿州市优势类群发生为害的演变概况,分析了近年蛴螬发生危害加重的原因,并从种植业结构布局及花生等经济作物发展前景,...
[期刊论文] 作者:白广京,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4
本文调查描述了淮北地区小麦冻害的实况、症状类型及形成特点。较深入地分析了淮北麦区小麦冻害的形成与气候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小麦冻害的补救措施。...
[期刊论文] 作者:白广京,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3
本文依据淮北棉铃虫1992年大发生及防治工作实况,分析了棉铃虫发生与棉田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指出棉田耕作制度改变、作物复种指数提高、植棉面积缩小、有效虫源积累...
[期刊论文] 作者:白广京,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94
淮北地区四代棉铃虫大暴发自今年6月份以来,淮北地区持续高温干旱,超过35℃以上的高温日数长达35天,日最高气温41.1℃。6月至8月中旬,全区累计平均降雨仅306.5mm,比历年同期减少45.48%,加之棉铃虫其它生态环......
[期刊论文] 作者:白广京,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88
淮北是安徽省冬小麦主要产区.冬小麦又是越冬夏熟的唯一大宗作物,是多种生物天敌群落越冬蛰伏和翌春繁衍的主要场所.为了摸清我区麦田天敌种类、优势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空...
[期刊论文] 作者:朱德慧,白广京,,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07
通过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开展大面积普查,初步了解蔬菜根结线虫发生种类、发生危害及防治现状,并从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可持续治理、蔬菜无公害产品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朱德慧,白广京,,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08
本文以近年来宿州市小麦纹枯病逐年偏重发生的实况,从品种的抗病性、栽培制度、气候因素、防治技术等方面作以分析,并从高产优质的方向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期刊论文] 作者:朱德慧,白广京,,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06
作者在2006年5月中下旬对全市30个小麦优质品种示范种植区的小麦6种主要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对其病株(穗)率、级别、严重度等评判指标依据相关统计、分级标准进行统计,并对5县(......
[期刊论文] 作者:朱德慧,白广京,, 来源: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2006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其种类主要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在宿州市发生的主要为麦红吸浆虫。20世纪50年代后期本市就有小麦吸浆虫发生,通过推广应用抗虫品...
[期刊论文] 作者:耿继光,白广京,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1997
1996年在利辛,宿县,滁州三地用15%精稳杀得乳油防除大豆阔叶杂草。试验表明,每公顷用15%精稳杀得乳油750-1050毫升,禾本科杂草防效在885以上,鲜重防效在64.2-100%,增产率在23.3-27.0%,明显高于其它对照药剂,精稳杀得为大豆田优......
[期刊论文] 作者:汪爱田,白广京,,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05
通过兴修水利、垦殖耕作、改变植被、保护天敌、生物防治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蝗虫的发生和危害....
[期刊论文] 作者:鲍广文,白广京, 来源:杂草科学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白广京,范晓惠, 来源:植保技术与推广 年份:2000
宿州市地处皖北 ,下辖 4县 1区 ,西瓜种植历史悠久。 2 0 0 0年全市西瓜种植面积近 5万hm2 ,达历史最高年份。 2 0 0 0年因多种原因 ,造成西瓜病毒病暴发流行 ,经济损失严重。...
[期刊论文] 作者:白广京,范晓惠, 来源:植保技术与推广 年份:1998
宿县地区地处淮北平原,属黄淮海冬麦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33.3万hm2,是我国重要小麦产区。1998年因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异常的气候条件不仅造成小麦受渍、倒伏,而且导致多种病害流行。本文报道......
[期刊论文] 作者:白广京,鲍广文, 来源:植保技术与推广 年份:1996
淮北地区甜菜夜蛾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淮北地区自1994年以来,连续3a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气温较常年同期(26.5℃)平均偏高0.8~1.5℃,而同期降水偏少30%~56.5%。加之全区粮棉油及蔬菜等作物间(混)套作形式多样,且布局复......
[期刊论文] 作者:白广京,朱德慧,鲍莉,汪爱田,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4
从作物布局、栽培制度、气候因素等方面对宿州市近50年来农作物病虫发生危害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期刊论文] 作者:白广京,蔡健,张修金,汪爱田,,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06
“豆歌”是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由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化控中心研制开发的一种高产、新型大豆专用调节剂。“豆歌”含有高科技活性因子能调剂大豆的生长与合成,控制营养生长和......
[期刊论文] 作者:朱德慧,白广京,汪爱田,鲍广文,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5
研究了43%好力克SC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效果及施药方法.结果表明:在棉花定植活棵后、现蕾始期、花蕾期及结铃盛期,用43%好力克SC 3000~4000倍液+多功能营养素叶面喷雾或800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