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1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王后禹,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2013
已经有多种方法用于测定不同生物样品中蛋白质总含量,同样也有很多方法用于间接检测蛋白质酸性残基和碱性残基以获得蛋白质的一些结构信息。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用电泳滴定的......
[会议论文] 作者:王后禹,何耀,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金/银纳米颗粒(Au/AgNPs)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好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被广泛用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的基底材料。但是Au/AgNPs的...
[会议论文] 作者:王后禹,何耀,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 年份:2019
报告人将主要结合课题组近期的研究工作,汇报近年来硅基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分析与传感检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1-9]。利用硅纳米材料表界面性质和量子尺寸效应,发展了具有高荧光强度(荧光量子效率:25-50%)、优异光学稳定性、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水分散性的小尺寸(直径:3......
[会议论文] 作者:王后禹,何耀, 来源: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 年份:2016
由于硅基纳米材料具有特异的光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可以设计并组装成高效的光学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传感器和荧光传感器。......
[会议论文] 作者:史宇,姜享旭,王后禹,何耀,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精确地和可靠地痕量检测重金属离子是非常重要的,这主要是因为,重金属离子可能会在人体内长期的聚集,这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然而,满足这种需求的传感器还很稀少......
[会议论文] 作者:姜享旭,王后禹,苏媛媛,何耀,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 年份:2015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作为公认的强大的分析工具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化学分析检测领域,实现分析物在低浓度甚至单分子水平检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后禹,赵文杰,魏晓东,金媛媛,季朝金,, 来源: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年份:2010
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测定了多粘菌素B和谷胱甘肽发酵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变化,异硫氰酸苯酯为衍生剂。分离电压20kV,进样压力0.5psi,进样时间5s,毛细管温度25℃。缓冲液为四硼酸...
[期刊论文] 作者:郭成叶,王后禹,张雷,樊柳荫,曹成喜,, 来源:色谱 年份:2013
利用移动反应界面滴定(moving reaction boundary titration,MRBT)技术可视化快速准确测定豆浆中的总蛋白质含量.在MRBT中,移动反应界面(moving reaction boundary,MRB)是由阴极...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后禹,苏媛媛,吕强,雎胜,李艳,何耀, 来源:科技纵览 年份:2017
硅元素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化学元素,多孔硅纳米材料在体内能够被降解为对各组织器官无毒的硅酸,并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而不会引起人体的排异反应.硅基纳米材料也继承了硅元...
[会议论文] 作者:储彬彬,王后禹,宋斌,彭飞,苏媛媛,何耀,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适用于细胞内pH波动动态分析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应该拥有众多优点,包括微弱的细胞毒性、广范围pH响应、高强度的荧光以及良好的荧光稳定性等。[1-3]但是,由于技术等限制,类似......
[会议论文] 作者:王后禹;姜晓旭;王会;孙斌;朱瀛;何耀;,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4
  基于不同SERS基底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生化分析检测上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研究进展[1]。其中金/银纳米颗粒(AuNPs/AgNPs)由于在可见光区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是...
[会议论文] 作者:王后禹,姜晓旭,孙斌,史宇,苏媛媛,何耀,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 年份:2015
  金/银纳米颗粒由于在可见光区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材料。但是金/银纳米颗粒S...
[会议论文] 作者:孙斌,王后禹,姜享旭,史宇,苏媛媛,何耀,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 年份:2015
[会议论文] 作者:王后禹,张柳霞,曹毅仁,樊柳荫,肖华,曹成喜,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最近20多年,我们实验室提出了系统的移动反应界面(moving reaction boundary,MRB)的概念、理论与方法,包括中和界面、沉淀界面、络合界面、氧化还原界面和超分子界面等.M...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后禹,杨清,董靖宇,张薇,樊柳荫,张维冰,曹成喜,, 来源:分析化学 年份:2012
基于移动中和界面(MNB)概念,研制了一种基于电泳酸碱滴定(EABT)的新装置。其核心技术是在电泳管中建立MNB,通过对电泳管中的MNB在一定时间内迁移距离的测定,推测酸或碱的浓度。EA......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