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沈翊康,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年份:2023
目的:考察“心脾相关、火土并重”思想在金元以前医籍中的源流和张元素“心脾相关、火土并重”思想的主治特点、用药规律、临床应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而探讨张元素“心脾相关、火土并重”思想的内容特点及发展脉络。方法:以文献研究、理论探析为主,以数据统计......
[期刊论文] 作者:王雨,张钰欣,姜婧,张雨菲,沈翊康,刘钟阳,, 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20
[目的]基于《里中医案》,探究明代医家李中梓遣方用药的特点. [方法]纳入李中梓《里中医案》中所载医案134例,整理其中所载方剂和药物,建立临床方药数据库,描述方药频数并进...
[期刊论文] 作者:张钰欣,王雨,张雨菲,沈翊康,刘钟阳,张保春, 来源:环球中医药 年份:2020
易水学派医家对于升麻的功效与应用具有独到的见解,拓宽了升麻的应用范围,为后世的遣方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应用范围。张元素认为升麻归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阴四经,具上升之性,...
[期刊论文] 作者:沈翊康,姜婧,张钰欣,张雨菲,刘钟阳,张保春, 来源:河北中医药学报 年份:2021
通过梳理金代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3位医家的学术思想,揭示他们的学术特点传承演变规律.其中,对于火热论的认识是3人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刘完素主要认为外感六淫化火,以苦寒泻火法治疗;张元素在其基础上添加了脏腑本气化火的内容,并相应地提出甘温泻火法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张钰欣,姜婧,张雨菲,沈翊康,刘钟阳,张保春, 来源:环球中医药 年份:2022
张元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为易水学派四位代表医家,他们对羌活、独活的认识与运用具有独特之处.概而言之,易水四家认为羌活、独活性味相似,皆具升散之性.二者均可祛风,以其行经不同,故分散太阳、少阴经邪,亦可共散太阳经邪及助散肝风.二者均可胜湿止痛,以羌......
[期刊论文] 作者:沈翊康,姜婧,张钰欣,张雨菲,刘钟阳,张保春, 来源:环球中医药 年份:2022
本文旨在探讨“提壶揭盖”法背后的中医原理.首先通过文献检索梳理了“提壶揭盖”法的历史源流,并发现了与“提壶揭盖”法相反的“逆提壶揭盖”法,这一现象有悖传统认识,故在综合分析二法的基础上探讨其中医学原理.结论为将人体水液代谢循环抽象为人体上下耦合......
[期刊论文] 作者:张雨菲,张钰欣,姜婧,沈翊康,刘钟阳,张保春,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2022
金元时期疫疾广泛传播,易水三家对疫病论治做出了或隐或现的贡献.前人对易水学派的研究多从脏腑辨证入手,但对疫病论治的整理探析较为少见.通过收集张元素、李果和王好古三位易水医家所处年代的气候特点、社会思想乃至学术观点等相关信息,剖析探查易水学派论治......
[期刊论文] 作者:沈翊康,姜婧,张钰欣,张雨菲,刘钟阳,张保春, 来源:现代中医临床 年份:2022
崩漏,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病证。李东垣在《李东垣医学全书》妇人门“经漏不止有三”和“崩漏治验”篇中系统论述了对崩漏病的独特认识。在自身脾胃学说的基础上,李东垣认为脾胃气虚下陷,结合亢盛之阴火,形成湿热邪气是崩漏的主要病机。对于崩漏的临......
[期刊论文] 作者:沈翊康,姜婧,张钰欣,张雨菲,刘钟阳,张保春, 来源:河北中医药学报 年份:2021
通过梳理金代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3位医家的学术思想,揭示他们的学术特点传承演变规律。其中,对于火热论的认识是3人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刘完素主要认为外感六淫化火,以苦寒泻火法治疗;张元素在其基础上添加了脏腑本气化火的内容,并相应地提出甘温泻火法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张钰欣,王雨,马博雅,沈翊康,张雨菲,刘钟阳,张保春, 来源:陕西中医 年份:2020
通过对李杲阴火理论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整理与分析,发现近五年来,医家对"阴火"本质的研究,主要有妄动的相火,内生之火以及气虚发热三种观点。病因方面,医家大多认为阴火产生...
[期刊论文] 作者:姜婧,刘刚,张钰欣,张雨菲,沈翊康,刘钟阳,张保春, 来源:环球中医药 年份:2022
本文着眼于易水学派医家学术理论传承与发展脉络,对张元素“行经”理论的起源、形成、发展与演变进行文献梳理与分析.研究发现“行经”理论最初形成于《医学启源》,是指导风证治疗的原则与方法之一,且用药上强调随经用药与宣发升散,而不拘于“引经药”;该理论适......
[期刊论文] 作者:姜婧,刘刚,张钰欣,沈翊康,张雨菲,刘钟阳,张保春,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2022
本研究立足于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的《医学启源》,对有关“暑热”类方剂的服药护理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并由此发现张元素立足病机关键确立服药方法、用方服药尊古不泥古、关注小儿用药护理等特点,为进一步认识与挖掘易水学派学术思想,丰富与完善中医用药护理内涵......
[期刊论文] 作者:姜婧,刘刚,张钰欣,张雨菲,沈翊康,刘钟阳,张保春, 来源:北京中医药 年份:2022
目的 从《医学启源》分析易水学派张元素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立足于《医学启源》一书,根据张元素自身对药物的理解与认识,从“药类法象”对其所用“六气方治”诸方的用药规律与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六气方治”中共含方剂63首,各类方剂均......
[期刊论文] 作者:王雨,张钰欣,姜婧,张雨菲,沈翊康,刘钟阳,张保春(指导), 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20
[目的]基于《里中医案》,探究明代医家李中梓遣方用药的特点。[方法]纳入李中梓《里中医案》中所载医案134例,整理其中所载方剂和药物,建立临床方药数据库,描述方药频数并进...
[期刊论文] 作者:刘钟阳,姜婧,张钰欣,沈翊康,张雨菲,曹晓璇,张保春, 来源:环球中医药 年份:2022
李杲是易水学派的代表医家,秉《内经》《难经》为论,承易水学派张元素之学,以临证为要,创立“脾胃学说”,以“风药”升补阳气,创治疗内伤杂证诸名方,对当今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风药”理论的渊源、含义及功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析,研究发现:第一,“风药......
[期刊论文] 作者:姜婧,刘刚,余如霞,张钰欣,沈翊康,张雨菲,刘钟阳,张保春, 来源:新中医 年份:2022
张元素创立的易水学派是中医重要学派之一,学术影响深远,为中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笔者立足于张元素的《医学启源》,对有关“湿土”类方剂的服药护理方法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湿土”类方剂的主治、剂型、送服溶液、服药时机、服用量、注意事项等方面全面梳理......
[期刊论文] 作者:姜婧,刘刚,张钰欣,沈翊康,张雨菲,刘钟阳,曹晓璇,张保春, 来源:中医药学报 年份:2022
理、法、方、药,是中医诊断与治疗的四大基本要素,其中处方与用药是解决临床问题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作为中医学“不传之秘”的药物用量在发挥疗效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张元素作为易水学派的开山祖师,对其学术思想与用药经验的研究,已成为近年中医药学派研究的热点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姜婧,刘刚,张钰欣,沈翊康,张雨菲,刘钟阳,曹晓璇,余如霞,张保春, 来源:中医教育 年份:2022
回溯与反思古代名医的成才之路,对于当今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与指导价值。以“回到李杲”为反思,以李杲诸存世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考究金元医家李杲的医学成才之路,认为其理论创新源于经典、发于师门、出于临证,并由儒医“格物致知”思想“体悟”而出,为当今......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