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5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1994
听歌断想:主旋律及其它文/沈正钧(一)歌曲中的太阳“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太阳”“共产党象太阳,照到那里那里亮”用太阳比喻党和毛主席,在不少歌曲中发出了人...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音乐爱好者 年份:2014
爱丽丝与爱伦诺·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于2014年明在中国的哈尔滨举行。这是一次难得的音乐盛会,也是顶尖级名家云集的舞台。作为一名哈尔滨的音乐爱好者,我想,只有以缪斯的...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1992
哈尔滨歌剧院于1990年9月上演了新创作的歌剧《焦裕禄》(编剧:郭小男、洪钰,作曲杨人翊),编导以独特的视角,将焦裕禄这个英雄人物的事迹,置于黄河——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一深...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8
剧本的序歌把浙江的(也是中国的)名人、名事、名胜罗列在一起,多少有点用事、引典“掉书袋”的嫌疑。不过,这些作为文学艺术的意象,确实是传统文化永远值得在嘴边上炫耀、回...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86
花甲之年的廖叔同同志,他默默地坐在黑龙江省音代会的主席团座席里,透过那近视镜投射出来的目光是和善的、沉思的、睿智的。“此公何许人也”?省音协的总结报告中有段文字介...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89
歌词——受委曲的艺术样式。 不!它是备受委曲的艺术样式。 看一看吧:不少歌词字斟句酌、意蕴深长、具有自身完整的文学性和独立的审美价值,读起来,称得上是绝妙好词!然...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1990
【正】 (一) 歌词创作中,人们厌恶那个标语口号满天飞的时代。缺少意象的豪言壮语、远离心灵的“高空作业”所组成的七巧板式的“常用三百句”终于被人摒弃了。大概是由于某...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96
流行音乐作为世界性潮流,席卷神州大地是始于八十年代,这股潮流,少说已经迟到了二十年。除了音乐界极少数人意识到这股潮流的严重意义外,大家都是猝不及防、漫不经心的。似乎...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96
不知道何时何地首先有了音乐的“可听性”这个提法。音乐,当然是供耳朵听的。听力正常,不管什么音乐,都可以听得见。“可听性”显然是另有所指。耳朵的耐心比眼睛可要差得多,...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90
有朋自远方来 相逢就笑颜开 四海知音、他乡旧雨 一束鲜花几多情和爱 在这里...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95
现代的流行音乐是西方进入所谓的“后工业社会”,文化上与之相适应的“后现代主义”的产物。无中心、反权威,零散化、平面化、商品化是其文化特征。其音乐上的代表人物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90
意象,是一个古老而有生命力的美学范畴。它的源头可以追朔到《易传》:“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在艺术构思中、艺术家凭借外物形象展开自由的想象,外物形象则在艺术家主体的...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83
最近,有幸参加黑龙江省音协、《北方音乐》编辑部、哈尔滨市电台举办的《献给祖国之歌》征歌的评选工作。听了、看了将近两千首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征歌曲。这么多的歌词摆在眼...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音乐舞蹈通讯 年份:1982
从事交响音乐写作的作曲家在落笔的时候,总是要想到:既要坚持交响的原则,又要为多数听众易于理解,即作品的交响性与通俗性两者有较好的结合。这是一个创作上的难题:哈尔滨歌...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94
一支古老的旋律 唱不完长江黄河的情思 一行象形文字 解不尽东方智慧之谜 万里长城...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93
人们把钢琴视为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该是乐器之皇后了。对于小提琴学习者来说,要窥视到“皇后”的绰约风姿,是虔诚、毅力、勤奋、聪慧的考验。九月十五日开始的第二届少儿...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97
乐坛,无疑需要许多光彩夺目、抬头可见的前台明星人物;乐坛,更需要一批蛰居于后台的园丁式艺术家,他们功底深厚、识见卓远、默默耕耘、孜孜创造。小琴艺术家薛澄潜是属于后者...
[期刊论文] 作者:沈正钧,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9
越剧《孔乙己》上演后,浙江的报导中称郭小男是当前戏剧界的一匹“黑马”。以“黑马”来称道意外出现的优胜才俊,这个外来名词已为国人所习用。不过,郭氏一黑马”并非以孔乙己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