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6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毛怡红,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93
当代新康德主义研究述介毛怡红新康德主义是一个哲学流派。它起始于19世纪50——60年代。在本世纪初一跃成为德国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潮。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始,随着现象学、存在主义等...
[期刊论文] 作者:毛怡红,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1995
现代、后现代与文化的多元性〔德〕R.A.马尔毛怡红译[编者按]R.A.马尔是德国不来梅大学哲学人文科学系教授,德国比较文化与哲学学会主席。...
[期刊论文] 作者:毛怡红,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1995
优化人的生命存在──中德经济秩序与伦理研讨会述评毛怡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与德国汉诺威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中德经济秩序与伦理研计会”日前在京举行。...
[期刊论文] 作者:毛怡红,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93
当代德国新康德主义研究述介(续一)毛怡红四、关于古典新康德主义中的马堡学派在如何评价古典新康德主义的马堡学派与西南学派的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可以说基本一致。...
[期刊论文] 作者:毛怡红,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93
当代新康德主义研究述介(续二)毛怡红五、关于西南学派在继承康德的批判主义、繁荣德国哲学的历史进程中,西南学派与马堡学派被认为有着同样重要的贡献。一般说来,两个学派的思想并无根本分歧。...
[期刊论文] 作者:王铁军;王平,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96
近期哲学新书目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二)/罗嘉昌,郑家栋,毛怡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7.-394页一百位杰出思想家/胡伟希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4.-362页....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1995
当代西方伦理学基础的重建及其扩展毛怡红在《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本世纪以来,西方伦理学经历了一场以逻辑实证原则为基础的理论变迁,其根本指向是要通过对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批判,把伦理学改造为一种立足于伦理概念...
[期刊论文] 作者:毛怡红,,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毛怡红,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关于目的性问题的争论由来以久。这一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自然界中是否存:茫着客观目的?究竟应当用目的性联系解释自然,还是应当用因果性联系解释自然......
[期刊论文] 作者:毛怡红,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后现代哲学与文化间际阐释学毛怡红于本世纪中叶崭露头角并在当代西方愈益崛起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近来在我国知识界引起广泛的讨论。如何从哲学角度说明、把握,什么叫做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哲学产生的社会理论背景及它与当代哲学发展的关系,越来越为理论研究者......
[期刊论文] 作者:毛怡红,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5
本世纪以来,西方伦理学经历了一场以逻辑实证原则为基础的理论变迁,其根本指向是要通过对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批判,把伦理学改造为一种立足于对伦理概念进行逻辑分析的科学伦理学,即元伦理学(Meta-ethic)。然而,虽然元伦理学对传统伦理学的逻辑评判正确地揭示了价......
[期刊论文] 作者:毛怡红,, 来源:小学时代(教师版) 年份:2009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是难以掌握其语言的。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毛怡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本文认为,当代西方伦理学自其诞生起便包含着如下悖论:其一,具有伦理意义的道德命令本身不具有道德伦理的普遍性,而本身没有道德含义的语言分析却成了伦理学的科学根据;其二,...
[期刊论文] 作者:毛怡红,, 来源: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年份:2006
文章通过开化县图书馆开展少儿暑期活动的实践,阐述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作为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发挥重要作用。Through the practice of children’s summer act...
[期刊论文] 作者:毛怡红,沈耕,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87
【正】 图式(Schema),又译图型、范型、格局、构架,它是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中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这个概念的最初历史形态,要追溯到康德。 康德在...
[期刊论文] 作者:K.赖特,毛怡红, 来源:哲学译丛 年份:1994
正如“苏格拉底与悲剧的本质”成为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副标题一样,《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或许也能成为海德格尔“未写出”的《诗学》的副标题。下面我将要指出,《荷尔...
[期刊论文] 作者:沈耕;毛怡红,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7
本世纪以来,以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思潮的基本趋向,是在反对机械论、宿命论和实证主义的口号下,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化”和“本体论化”,而基本内容,则是通过制造“实践哲学”和“存在哲学”的对立、“自然辩证法......
[期刊论文] 作者:沈耕;毛怡红,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在马克思的理论遗产及本世纪以来的传播实践中,关于社会形态理论是最有争议的课题之一。例如,如何解释人类历史所经历的复杂进化过程,这一过程同唯物史观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概括是否矛盾;社会形态划分中的所谓单线论和多线论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有关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沈耕,毛怡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1987
本文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848—1852年欧洲革命的总结,概括了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者认为,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些生动...
[期刊论文] 作者:Th.M.泽波姆,王善钧,毛怡红,, 来源:哲学译丛 年份:1993
一、彻底非在场性的现象学理论在现象学范围内,从一开始就可以对非在场从非根本的、根本的和最根本的意义上加以区分。在谓词-记号起作用的情况中对象的非在场性,是非根本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