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5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武安绪, 来源: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份:
文中主要介绍位图文件的生成方法及其用该法编制的高级汉字地震位图绘制软件(SACWSBP)的功能及可能应用.该软件可绘制正式使用的地震图。并着重讨论了地震位图文件中点、线等基本图形函数的实现、地震图形软件的编制、图形显示、文字标注、汉字输入、与现有中文系统的接口......
[期刊论文] 作者:武安绪,,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15
随着地震台网的持续建设,观测资料的不断丰富,面临资料的快速处理与台网成果的及时产出。为了更快更好完成此类工作,无疑需要方便快捷的地震波形分析工具,有效挖掘海量地震波形数......
[期刊论文] 作者:武安绪,,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2019
利用1966—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发生的28次M_S≥7.0地震资料,在仅考虑科氏力在断层面外法线方向的投影分量F_n的基础上分析了余震与受到的科氏力之间的关系。F_n>0表明科氏力使断层面松弛,将减小断层面上的摩擦力,有利于断层面错动并释放能量,余震的强度较小;反......
[期刊论文] 作者:武安绪,,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18
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用到丰富的地震观测资料,如地震活动、地球物理/化学前兆场、构造等,进行震情知识的挖掘和研究。但"以震报震"一直是中国地震预测预报中的最重要的震情知识挖掘方法之一,其主要核心数据基于地震目录,利用不同方法、模式、思路进行地震三......
[期刊论文] 作者:武安绪,,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18
监测地壳介质随时间的变化是现代地震学的主要方向之一。相比于波速变化的研究,地震波衰减研究较为滞后。主要原因之一是离散的天然地震波振幅受几何扩散、折射、反射、不均匀散射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反演得到的衰减结果不稳定。利用重复天然地震观测是解决介质......
[期刊论文] 作者:武安绪,,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15
日月引潮力在地球内部产生的周期性变化的应变场叫做固体地球的应变固体潮,其观测结果能反映地球介质的某些弹性性质(如勒夫数等),也能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引起的局部地壳弹性参......
[期刊论文] 作者:武安绪,,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15
地震电离层异常的发现源于Barnes对美国阿拉斯加地震的研究,研究表明电离层扰动与地震存在一定的关联。利用电磁卫星观测记录识别中强地震前兆异常,近几年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其......
[期刊论文] 作者:武安绪,,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15
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地壳内应力-应变能量的逐渐积累和快速释放过程,必然导致地壳内部和外表的形状变化。因此,地壳形变与地震之间应存在某种联系。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容易发生在......
[会议论文] 作者:武安绪,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年份:2010
传统的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分辨能力受到限制.近年发展起来的环境噪声成像技术,利用地震台网持续记录的环境噪声来提取双台之间相关函数,以近似台站间的格林函数,计算瑞利面波的...
[会议论文] 作者:武安绪;,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年份:2010
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将信号作经验模态分解,能有效地将信号的各种频率成分以固有模态函数(IMF)的形式从时间曲线中分离出来.对IMF序列进行Hilbert变换,得到的Hilbert谱和小...
[会议论文] 作者:武安绪;, 来源: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2013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本文基于地震前兆资料背景处理和异常提取的基本目标,在分析已有前兆处理算法的基础上,借鉴了原PI算法处理空间地震活动的基本思想,针对地震前兆时序观测资料的实际特点和处理要......
[会议论文] 作者:武安绪, 来源: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 年份:1998
[会议论文] 作者:武安绪, 来源: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6学术交流会 年份:2016
[期刊论文] 作者:武安绪,宋治平,, 来源: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份:2007
首先概述了数字地震波形分析的重要性及该领域一些主要波形分析软件的概况,然后介绍了《数字地震波形分析—WAVE Version 2005》软件的设计目标、研制思路、系统特点、框架结构、操作界面、技术特点、方法功能等;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的实例。......
[期刊论文] 作者:武安绪,魏富胜,,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2010
各类地震动都是瞬间发生的事件,爆发时都会释放出巨大能量,部分能量从震源辐射出,以地震波的传播方式被不同震中距上的测震仪所记录.实践证明,利用测震技术和资料,开展爆炸地...
[期刊论文] 作者:崔力科,武安绪,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95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对可能提供地震警告的雷达进行试验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机组人员使用一套价值3.66亿美元的雷达成像系统,在本周末(即1994年10月8日─—译注)试图产生清晰的三维地......
[会议论文] 作者:武安绪,张永仙,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年份:2010
预测未来地震主要是通过对当前地震前兆观测资料趋势性变化来认识、处理和分析的.只有在扣除地震前兆背景趋势变化后,才有可能更加突出以及识别出非正常的地震前兆短临异常变化.通过这些地震前兆异常变化,分析可能的短临变化图像,从而进一步获得该时序图像与地......
[会议论文] 作者:武安绪,李平安,林向东, 来源:2006年纪念松潘平武地震30周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本文介绍了EMD技术,给出由该技术产生的固有模态函数重构数字地震波形信号处理中所用滤波器算法.然后利用该方法对实际波形信号进行了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基于EMD的滤波技术具...
[会议论文] 作者:武安绪,王林瑛,徐平, 来源: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会议 年份:1999
现场震情分析是地震现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满足现场工作的实际需要,研制凶地震现场震情分析软件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总控系统和6个子系统,即地震目录管理系统、序列类......
[期刊论文] 作者:林向东,徐平,武敏捷,武安绪,,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2010
本文利用小江断裂及邻区1998年1月~2007年9月发生的613个ML≥2.5地震的垂直向直达SV波和P波地动位移振幅比计算得出了这些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根据区域构造对小江断裂中段及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