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51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 来源:口腔医学 年份:1982
我们遇有一家族性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病例,兹报告如下:患儿王××,女,9岁。全身发生水疱,继之溃破遗留糜烂面,此起彼落,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就诊于皮肤科。因口腔内在...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 来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年份:2004
我们于1975年开始使用西北橡胶研究所生产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医用硅胶制品于临床,其中手塑硅胶块49例,经过较长时间的随访观察,取得较好效果。我们共为额部、颊部、眶底、颏部...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 来源:口腔医学 年份:2004
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中,唇癌的治疗效果是较好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治愈患者之癌症,同时还应尽力恢复其唇的功能和外形。有时为了综合治疗的需要,在切除癌灶的同时也需行唇缺损...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 来源: 年份:1982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朱瑞文, 来源:中级医刊 年份:1959
维生素乙缺乏是比较常见的疾患,因口腔粘膜对于维生素乙缺乏的反应非常敏感,所以维生素乙缺乏的早期症状常出现于口腔。口腔科医生因而有责任在其病征早期出现时,就应予以正...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朱瑞文,, 来源:中级医刊 年份:1958
口腔上颌窦的穿孔,在临床上监不少见。当口腔与上颌窦穿通后,患者在饮水、进食、呼吸、说话时,水和食物常常进入窦中及流入鼻腔内,加以空气在口鼻腔相互交通而产生发音及其...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康兴国,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朱瑞文,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年份:1985
[期刊论文] 作者:王永治,林如衡, 来源:陕西医学杂志 年份:1996
临床资料 本组4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8岁,最大41岁,平均18.5岁。病程分别为3、7、5、9年,平均6.0年。均经同位素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腺癌2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2例。4例均...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张道楔,, 来源:中级医刊 年份:2004
裂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畸形。由于患者出生后唇部组织缺损,常给患者带来吸吮、发音、呼吸等生理功能的障碍,以及颌骨、牙齿发育的异常;且给父母带来不少精神负担。因此,...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张道楔,, 来源:中级医刊 年份:2004
面颌部脓肿的主要治疗是切开引流。在面部作切开引流时,应当注意下列诸点:1.切口应保证引流充分通畅。2.注意面颌部解剖上的重要结构(神经、血管、涎腺导管)。3.切口应顺皮...
[期刊论文] 作者:王永治,林如衡, 来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年份:2004
嚼肌肥大畸形症首先由Legg(1880)报道。Gurney(1947)创用手术治疗。近10年来我科手术切除治疗20余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的15例,就其病因、手术原则小结分析如下。Mastoid hyp...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郭秀英, 来源: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年份:2004
自59年开始使用Tennison氏三角瓣手术修复单侧唇裂,并从如何恢复肌肉功能论点出发,为保持修复后的嘴唇达到“动力平衡”,而提出改进的三角瓣手术(1964),达到了较好效果。为...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王永治, 来源: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年份:1993
作者对104例涎腺恶性肿瘤术后采用化疗患者,分长期间断化疗(长期化疗)组和单纯手术切除或术后辅助化疗(传统治疗)组,进行3年~14年随访观察。结果发现3年生存率两组均较高(84.8...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王永治, 来源: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年份:1990
唇癌是较常见的口腔癌之一。我院自1962至1987的25年间共收治唇癌患者55例,其中47例获得信访和复查,无一例局部复发,二例他处复发,其中1例死亡,另1例经再治疗一年,现情况良好...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林芳焯, 来源: 年份:1980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如衡,郭秀英, 来源: 年份:1983
[期刊论文] 作者:汉奉岩林如衡,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年份:1956
[期刊论文] 作者:汉奉岩,林如衡,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年份:1958
[期刊论文] 作者:张道楔,林如衡,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年份:1958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