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法学研究 年份:2015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确立是检察审查逻辑的延伸,其并未在根本上改变以往缺乏司法审查的制度安排和"一押到底"的司法实践。基于参与式观察、对五十余名司法实务人员(包括检察...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在刑事程序领域,程序性制裁理论的提出与系统诠释,不仅凸显着程序正义理念与程序规则的独立性价值,而且为我国构建程序性违法行为的规制、预防机制提供着重要的理论依托。但...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4
在中国,无罪推定原则处于"众所周知,却未被深入认知"的尴尬状态,"无罪推定"至今仍被普遍误读为一种法律推定。理想状态下的"无罪推定"是一项内涵广泛的程序法原则,包括法院定...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通过对90起典型误判案件的经验分析,发现转型中国的刑事司法在程序运行方面,具有"错误演化的重复性"、"辩护功能的次要性"等异化特征;在证据使用方面,具有"证据收集的非法性"...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08
"变法逻辑"一直是统摄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路径。在激进变法与急速修法的进程中,由于缺乏妥当的试错机制,不仅制度的正统性资源在流失,上层指导与地方创新的关系失衡,改革...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11
在现代社会,各国的法官责任机制均致力于在绩效激励与司法独立之间寻求有机平衡。在中国,司法实践场域施行的法官责任机制主要是错案追究制。错案追究制肇因于特定的历史阶段...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比较法研究 年份:2015
中国法中案例指导制度的知识资源主要源于英美法领域(尤其是美国法)的先例遵循制度,但是,美国法院的先例在实践中被遵循的情况却极为复杂。经过法律现实主义的洗礼,先例在美...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当代法学 年份:2013
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批捕阶段的非法证据排除权能",2012年刑诉法却未将其写入,"人民检察院刑诉法规则"又予以增加。规范的变动不居带来了理解的混乱,未来...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在复杂而多元的中国法律体系中,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及时出台,不仅引入了证据裁判、程序法定等一系列现代证据法原则,而且确立了质证审查规则和非...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东方法学 年份:2009
一直以来,我国刑事审级制度因未能担纲起"辩白洗冤"的程序功能而倍受异议。然而,考诸西方刑事审级制度的构设机理,其本不应在实体纠错方面承"重"太多;同时,考察我国刑事审级...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对刑事司法错误这一概念的认知和界定还较为模糊,其实,它是一个解释力和涵括力均很强的综合性范畴。司法错误与其他相关概念(包括冤假错案、误判、司法不公...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大调解”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为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纠纷而创设的新型纠纷解决机制.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小调解”一脉相承,在特征上相区别.大调解在纠纷解决与社会综合...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东方法学 年份:2017
速裁程序试点是我国进一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经验基础。我国刑事速裁程序的试点背景可归结为"普通程序趋于正当化,挤占司法资源"、"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增加,导致简者不简"...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2011
两高三部新近颁布的"两个证据规定"(《关于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与《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重申了非法言词证据一般应予排除的原则...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2007
美国宪法性刑事诉讼法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宪法文本及宪政精神为理据,在特定的刑事诉讼案件的裁判过程中,经由司法判决而延伸出来的一套基本权保障与救济机制。它与宪法存在紧......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4
善意执法例外,是美国迄今为止在限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方面最为重要的例外规则。在制度源流上,该例外规则缘起于Sheppard和Leon判例,即合法化警察善意地相信司法官;后发...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长期以来,我国刑事司法赔偿的实践效果并不好,丧失了“权利兑现书”的本体角色。这不仅因为刑事司法赔偿制度在赔偿范围、归责原则、赔偿标准、赔偿程序等方面均存在缺陷,而且还......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犯罪研究 年份:2009
在刑事诉讼领域,“利益权衡”是平衡人权保障和犯罪控制两大理念的重要法律方法。针对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利益权衡的法律方法在比较法上发挥着重要制度机能,美国实行的是实践意......
[报纸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 年份:2004
在推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背景下,值班律师的定位及其享有的权能一直是较具争议的论题之一。在此前试点改革的规范性文件中,值班律师的权能一直被定位为法律帮助权,以区别于辩护......
[期刊论文] 作者:林喜芬,, 来源:北方法学 年份:2012
在复杂而多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两个证据规定"之所以能及时出台,客观上有其急迫性。"两高三部"通过完善刑事证据法,大力革新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主要是致力于防控刑事冤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