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 年份:1998
佛山市图书馆延伸服务及创新服务实例(摘编)杨河源(佛山市图书馆广东528000)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与服务的公益性,是公共馆的特征所在。“以文养文”、“以文补文”不可能也不能脱离这一主...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 年份:1997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参考工作杨河源(佛山市图书馆广东528000)在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目前,参考工作的发展在地区间存在着相当的不平衡。本文拟从...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2015
《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明代商业出版研究》的作者认为"明代商业出版打破了两千多年来精英文化独断的局面,实现了传统的主流文化、启蒙思潮和大众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格局"。...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图书馆论坛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文献工作研究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图书馆论坛 年份:2004
通过对莫里循生平的简单回顾,以及莫里循文库的形成和特点的分析,认为莫里循文库对今天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很多侧面,如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地方文献的收集标准及地方文献......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四川图书馆学报 年份:2002
在持续多年的"公共图书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讨论和实践中,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缺少直接为经济服务的手段和条件,从而呼吁仍然要立足在图书馆基本功能的发挥上....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图书情报知识 年份:2005
近年来,作为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目录学研究出现困局,笔者提出了一些值得学界关注的问题,"揭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语)...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图书情报知识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图书馆论坛 年份:1998
本文从珠三角公共馆解决经费困难的实际经验出发,提出了以融入社会、加强横向联系、合作办馆为基本思路的构想。...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图书馆论坛 年份:1992
控制离不开系统,而系统为了实现其既定目标必须施行有效控制。系统是由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具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书业书目作为促进出...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图书馆论坛 年份:2001
认为随着书目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书目的载体形态,书目产品、书目工作方式等都发生了适合数字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变化,书目教育功能将得到强化,共享编目成果将在更大范围...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图书馆论坛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图书情报知识 年份:1993
当代社会,信息被认为是与能源、材料并列的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正愈来愈深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西方一些未来学家提出的“信...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看世界 年份:2013
我的老家流传一句顺口溜:“有女不嫁郑必高,柴难打,水难挑。”在听闻并传播这顺口溜30年之后,我才弄清楚“郑必高”这仨字的写法。从汉口坐长途汽车,过红安县七里坪镇没几步的路右边,蓝底白字地名牌上标有“郑必高”,离我出生长到17岁的豫南小村西杨家,直线距离,大概也就......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看世界 年份:2013
1977年前,农村青年要“进城”吃上商品粮,道路不外三条:推荐上大学,做工农兵学员;招工“进城”当工人;当兵当成四个兜,提干转业。这几条道,都不容易走,甚且可谓狭窄坎坷,近于羊肠。譬如吾乡,窝在大别山腹地,至今不脱老少边穷的帽子,跟发达无关,教育的分量当然不重。招工更难,整......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看世界 年份:2013
曾经被称作“农业八字宪法”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我读中学时念得滚瓜烂熟,如今的年轻人,恐怕根本没听说过。根据我在农村生活的经验,这“八字宪法”可分为前后两段,前四字“土肥水种”是关键,后面“密保管工”是凑字叶韵的——即使“密”,农民也有谱,不会让植株长成......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看世界 年份:2013
一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按照教科书的一贯说法,“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因为革命果实轻易为袁世凯所窃取并且开了历史的倒车,尽管才83天怎么看都像是帝制的回光返照。鲁迅先生以阿Q、华老栓、九斤老太等一批文学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跟它所要解放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看世界 年份:2013
去年十一,两家朋友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应约造访我的老家。乡居简约,无以为乐,到山上田间出出汗,倒是题中之义。我们挎了篮子,揣了袋子,携了竹竿,上山捡板栗去。那时,秋收已接近尾声,板栗早被主人家采摘过,漏网之果,当不起人工,就是留给松鼠、田鼠、雀鸟、虫蚁和得空的农人们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河源, 来源:看世界 年份:2013
新中国成立之后,史学界有五大热门话题,即所谓“五朵金花”的说法,明中期以后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其一。史学界花了好大力气,翻正史,读逸编,终于在苏州地方史料中发现,万历年间苏州府有个农民谭参,将“进城务工农民工”抛荒的土地低价收来,中间挖塘养鱼,塘上搭架养鸡,堆土堤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