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6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刚,李顺诚, 来源:环境化学 年份:2000
用吸附/热脱除-GC=/MS方法研究了香港不同功能区大气中挥发笥有机物的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香港大气中存在60多种VOCS,其主要成分是苯系物,烷烃和卤代烃。在检出物中有17种是有毒挥发性有机物,其主......
[期刊论文] 作者:成玉,李顺诚, 来源:地球化学 年份:1997
总悬浮颗粒和10μm以下人体可吸入颗粒物,即RSP样品采自香港市区和郊区,样品采用超声抽提和硅胶层析柱分离,使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GC,GC-MSD)分析饱和烃和芳烃馏分。研究表明,TSP样品中含有化石燃......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新明,李顺诚, 来源:环境化学 年份:1999
对广州大胆浙江省污水处理厂各工艺阶段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试表明,进水中主要有害VOCs为苯系物和卤代烃;进水和出水比较,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去除率接近100%,污水中几种主要卤代烃......
[期刊论文] 作者:盛国英,李顺诚, 来源:环境科学 年份:1999
用Tekmar多填层吸附管连接TMP-1500空气采样采集VOCs样,然后在Tekmar6032/3000吹扫捕集系统与GC/MSD联用仪上分析,用TH-1000L型大量采样器收集TSP气溶胶样,TSP滤膜经抽提分离后,烷径和芳烃进行GC/MSD分析,了广州,香港和澳门地区大气 有机物和气......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新明,李顺诚, 来源:环境科学 年份:1999
采用固相吸附-热脱附-色谱/质谱检测器联用的方法分析了广州市街道空气中的发挥有机物。样品采自广州市区街道的32个采样点,主要探讨了其中单环芳烃和正构烷烃的特征和可能来源;选取......
[会议论文] 作者:曹军骥,黄虹,李顺诚, 来源:2008年鄂港澳城市群气候与环境研讨会 年份:2008
选择广州市3个功能区的9个住宅的室内、室外的气溶胶细粒子为研究对象,于2004年7月2至8月13日和2004年11月29日至2005年1月6日进行了夏、冬两季的采样、监测工作,获得了广州市室内、外PM2.5及OC、EC和元素等化学组分的第一手资料,讨论分析其质量浓度、空间分布、季......
[期刊论文] 作者:陈美娟,黄宇,李顺诚, 来源:催化学报 年份:2017
氮氧化物(简称NOx,包括NO和NO2等)是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其存在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并危害人类健康.目前用于NOx的去除的方法主要有过滤、物理吸附、热催化等.然而,...
[会议论文] 作者:傅宗玫, 曹军骥, 李顺诚,, 来源: 年份:2004
本研究模拟我国无机碳(EC)及有机碳(OC)气溶胶浓度,与我国非城市站点地面观测比较,目的是"由上而下"反演EC和OC的排放量,并估算二次生成过程对OC的贡献。模式中包含现有...
[会议论文] 作者:修光利,张大年,李顺诚, 来源:2007年长江三角洲气候与环境研讨会 年份:2007
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市大气污染已经从煤烟型为主发展成为煤烟型和石油型并重的复合型污染。在燃煤仍是主要能源利用形式的同时,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发展,已经突破200万辆,而且...
[期刊论文] 作者:黄虹,王蓓,李顺诚,曾宝强, 来源:分析科学学报 年份:2008
选择代表性住宅,在其室内、外同步开展大气羰基化合物的监测分析,准确评价大气羰基化合物的污染状况,揭示其来源。用涂覆2,4-硝基苯肼(DNPH)的硅胶采样管收集羰基化合物,借助高效液......
[期刊论文] 作者:潘建国,曹军骥,麦潮安,李顺诚, 来源: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2003
选取2000年6月-2001年5月珠海空气中PM10的观测数据,分析其在3个监测点(香洲、前山和吉大)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珠海PM10的年均质量浓度为40 μg/m+3(校正后为52 μg/m+3...
[会议论文] 作者:曹军骥[1]黄虹[2]李顺诚[3], 来源:2008年鄂港澳城市群气候与环境研讨会 年份:2008
选择广州市3个功能区的9个住宅的室内、室外的气溶胶细粒子为研究对象,于2004年7月2至8月13日和2004年11月29日至2005年1月6日进行了夏、冬两季的采样、监测工作,获得了广州市...
[期刊论文] 作者:CHOWJudithC,曹军骥,李顺诚,王小亮,WATSON, 来源: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2012
美国率先建立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AAQS)旨在保护公众健康,而该理念已被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所采用。针对大气悬浮颗粒物(PM),NAAQS根据PM在仪器检测以及人体吸入时的粒径选......
[期刊论文] 作者:曹军骥, 李顺诚, 李杨, Judith C.Chow, K, 来源: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2005
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在西安站点开展了大气PM2.5和PM10中碳气溶胶的连续观测,并采集了三类主要污染来源样品(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进行对比分析,采用IMPROVE-TOR方...
[期刊论文] 作者:曹军骥,李顺诚,李杨,Judith C.Chow,Kochy, 来源: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2005
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在西安站点开展了大气PM2.5和PM10中碳气溶胶的连续观测,并采集了三类主要污染来源样品(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进行对比分析,采用IMPROVE-TOR方...
[期刊论文] 作者:CHOW Judith C, 曹军骥, 李顺诚, 王小亮,, 来源: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2012
美国率先建立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AAQS)旨在保护公众健康,而该理念已被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所采用。针对大气悬浮颗粒物(PM),NAAQS根据PM在仪器检测以及人体吸入时的粒径......
[会议论文] 作者:修光利[1]张大年[1]李顺诚[2], 来源:2007年长江三角洲气候与环境研讨会 年份:2007
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市大气污染已经从煤烟型为主发展成为煤烟型和石油型并重的复合型污染。在燃煤仍是主要能源利用形式的同时,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发展,已经突破200万辆,而且...
[期刊论文] 作者:黄虹, 李顺诚, 曹军骥, 邹长伟, 陈新庚,, 来源:环境污染与防治 年份:2005
介绍了暴露及暴露评价的基本概念、人体空气污染暴露评价的指示物及其特征,讨论暴露评价方法的类型,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综述和案例分析情况,对空气污...
[期刊论文] 作者:黄虹,李顺诚,曹军骥,邹长伟,陈新庚, 来源:分析科学学报 年份:2006
本文主要介绍和评述了近10年来大气气溶胶中的有机碳和元素碳的采样和分析技术的进展,引用参考文献41篇。...
[期刊论文] 作者:黄虹, 李顺诚, 曹军骥, 邹长伟, 陈新庚, 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年份:2005
综述国外气溶胶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五大特征(粒径分布、物质组成、时空分布、室内室外关系、排放源分析的)研究的进展;概述了国内OC、EC相关研究情况,展示了国内外OC、...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