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9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龙永行,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3
今年是刘永福黑旗军援越抗法的著名战役纸桥大捷一百周年.1883年5月19日,黑旗军在河内西郊的纸桥击毙了法国侵略军司令李威利,取得重大胜利,大长了中越人民抗法的信心,大灭了侵略者的威风,使敌人“一闻公名...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年份:2016
李威利在《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的《转型期国家治理视域下党的群团工作发展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已经进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实现制度定型的关键阶段.要完...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年份:2004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党建领域形成了四种相对成型的党建工作机制。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调政党的服务功能,促使基层党组织开始由组织管理转向对党员和群众的服务;区域化党建...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8
治理是理解中国政治体系和基层社区建设的核心概念。在中国的学术语境中,治理往往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有关。在既有的治理理论中,合作治理理论主要关注社区治理的多元...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18
当代中国的政治社会的变迁,是在单位制解体的背景下进行的。单位不再是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合一的组织单元,而是职业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相分离的流动的空间。为有效面对流动...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4
关于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当前有三个范式的研究,分别是从中央与地方关系角度出发的行政发包制,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角度出发的分类控制模式以及国家推动治理资源和治理行为下沉...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 年份:2004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如何研判以及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核心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核心原因是由于"社会的原子化",即社会中缺乏中层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在拉美国家的发展和治理中,"拉美化"成为一个重要标签,表现为周期性的危机和社会问题,以及经济增长条件下的经济和社会的反向发展。面对这一问题,拉美国家先后进行了早期结构主......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来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9
亨廷顿的制度化理论认为,转型国家的政治稳定取决于制度化水平的高低。但转型国家往往会经历一个新旧交替的制度变迁过程,低制度化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那么,在制度化水平...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来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年份:2016
中国已经进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实现制度定型的关键阶段。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从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出发,充分发挥国家各级、各类政治组织的作用,解决好国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2017
随着社区作为生活共同体的兴起,社区治理越来越强调资源整合和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在这一背景下,以上海等地出现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社区治理经验,通过强化政党...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来源:党政研究 年份:2021
〔摘要〕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将党的组织建立到其他一切经济和社会组织的细胞中去。这一建党原则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时期始终作为党在城市工作中一以贯之的组织原则。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流动社会的出现,城市基层党建开始从单一的职域党建走向......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来源:复旦政治学评论 年份:2007
尼柯尔斯的《苏格拉底与政治共同体》一书是有关柏拉图《理想国》(本书译作《王制》)的众多阐释性著作之一.此书的特点是“从一场古代的大论争来读《王制》”,①把对《王制》...
[学位论文] 作者:李威利,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08
以赛亚·伯林,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重新复归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并将它建立在多元主义的基础之上。不过,伯林的著作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专门论述...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年份:2019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来源:党政论坛 年份:2020
在“特殊应急状态”下,迫切需要地方和基层治理中的韧性,特别是社区韧性,即特殊紧急情况时形成一套应对危机的自运转系统。具体而言,包含社会挤兑预备、舒缓社会恐慌、深度社会动员、行政体系重组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张翔,,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支部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也是中共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组织基础。1925年中共四大以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本上有两种组织类型:产业支部和区域支部。相较于区域支部,产业...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王红, 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 年份:2016
[摘 要]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仅意味着更加完备制度建设,同时要求在政治和社会层面具有较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机关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在法治实践中必须要全面提升自身的法治能力。这一方面需要在个体层面对机关......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利, 郑长忠,, 来源:中国青年研究 年份:2015
团属社会组织作为共青团的"工作手臂延伸",是共青团工作由组织化走向社会化的重要过渡,承担着以社会化方式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重要功能。但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