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3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九发, 来源:海洋学报(中文版) 年份:1990
南汇潮滩位于长江口与杭州湾落潮合流和涨潮分流的缓流区,滩面宽阔,滩坡平缓,平面形态呈犁头型.潮滩两侧潮位有显著差别,导致潮滩泥沙纵向输移.不同滩面高程水沙条件各异,潮...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泥沙研究 年份:1986
第1期长江河口悬沙输移特性···························……沈焕庭李九发朱慧芳周福根论变态动床河工模型及变率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泥沙研究 年份:1991
第期长江河口悬沙输移特性·····················……······……”f’’沈焕庭李九发朱慧芳周福根论变态动床河工模型及变率的影响···……朱...
[会议论文] 作者:赵建春,李九发, 来源:第八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 年份:2011
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的动力沉积过程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河口的深度开发和深水航道工程的建设,该区域的动力沉积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从...
[会议论文] 作者:赵建春,李九发, 来源: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年份:2011
九段沙尾水下沙洲位于长江入海河口前沿拦门沙河段,其发育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入海水沙与海洋动力条件之间的抗衡作用.近几十年来,流域建坝、调水以及北槽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使得长江河口的水沙条件发生了很大改变,已严重影响到九段沙等......
[期刊论文] 作者:李九发,何青, 来源:海洋与湖沼 年份:2000
利用近20年来长江河口所观测的地形、水文、悬沙和河床沉积物资料,着重对1988、1989、1996和1997年最新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河段来水沙量大,潮流作用强,潮波变形明显......
[期刊论文] 作者:张莉莉,李九发,, 来源:上海水务 年份:2001
河口拦门沙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常处在河流入海的咽喉部位,也是河口水沙与河床作用最剧烈的地带,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由于河道突变,拦门沙因水浅给河流水运和海运事业的...
[期刊论文] 作者:时伟荣,李九发, 来源:海洋通报 年份:1993
本文运用机制分解的方法计算了长江口南北槽浑浊带区域内的余流和悬沙单宽输移量,并据此探讨了浑浊带的发育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左书华,李九发,, 来源:海洋地质动态 年份:2007
上海扼居长江河口,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上海潮滩。在河流与海洋动力相互作用下,大量泥沙在长江口和杭州湾潮间带和潮下带地区沉积形成了丰富的滩涂资源;同时,上海市潮滩滩涂...
[期刊论文] 作者:李九发,时伟荣,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1994
本文通过对不同河段的泥沙特性和输移规律的对比分析,确认长江河口来沙丰富,在河口潮流不对称和重力环流的作用下,大量泥沙向滞流点辐聚,形成最大浑浊带。最大浑浊带含沙量高,泥沙......
[期刊论文] 作者:李九发,沈焕庭, 来源:海洋与湖沼 年份:1995
于1981-1988年以浅地层剖面仪和回声测探仪取得沙波观测资料,运用这些资料以及河床表层沉积物和历年河口水文、地形资料,采用水文学、沉积学与泥水沙运动力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长江河......
[期刊论文] 作者:向卫华,李九发, 来源:江苏测绘 年份:2002
文章介绍了GPS输出的数据格式,数据校验程序以及GPS与计算机进行串口通信的一般步骤等,为GPS的编程应用提供参考。...
[会议论文] 作者:赵建春[1]李九发[2], 来源: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年份:2011
九段沙尾水下沙洲位于长江入海河口前沿拦门沙河段,其发育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入海水沙与海洋动力条件之间的抗衡作用.近几十年来,流域建坝、调水以及北槽深水航道整治工...
[期刊论文] 作者:李九发,沈焕庭, 来源: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年份:2000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s conducted based on observations on topography.tidal current.salinity.suspended sediment and bed load during the years of 1982.1983...
[期刊论文] 作者:李九发,何青,徐海根, 来源:海洋与湖沼 年份:2001
1976年以来,在长江河口盐水楔和最大浑浊带活动的河道进行了20余次现场观测。本文在现场观测资料基础上,确认长江河口浮泥由细颗粒泥沙组成,中值粒径在8—11.5μm,小于2μm的粘土......
[期刊论文] 作者:徐海根,徐海涛,李九发,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长江口入海航道7米挖槽开挖以后,洪秀挖槽内出现1.2米的浮泥层,引起了生产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高 度重视。本文介绍了长江口浮泥的一般情况,讨论了浮泥层变化的规律,探讨了在长江口测量......
[期刊论文] 作者:李九发,何青,张琛, 来源:海洋与湖沼 年份:2000
利用近20年来长江河口所观测的地形、水文、悬沙和河床沉积物资料,着重对1988、1989、1996和1997年最新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河段来水来沙量大,潮流作用强,潮波变形明......
[期刊论文] 作者:徐海根,徐海涛,李九发,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长江口入海航道7米挖槽开挖以后,洪季挖槽内出现12米的浮泥层,引起了生产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长江口浮泥的一般情况,讨论了浮泥层变化的某些规律、探讨了在长江口......
[会议论文] 作者:赵军凯,赵追,李九发,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华东地区)学术年会 年份:2013
  采用长江流域宜昌、寸滩和武隆站水文资料,dbN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对宜昌径流变化的影响,的结论如下.(1)宜昌日流量序列分析结果:2003年2月份径流序列的突变与...
[期刊论文] 作者:张莉莉,李九发,沈焕庭, 来源:海洋科学 年份:2001
河口拦门沙常处在河流入海的咽喉部位,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河口水沙与河床作用最剧烈的地带,曾经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