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06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弭静(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T细胞CD2活化途径是T细胞激活的非特异途径,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2分子与其配体LAF-3相互作用,不仅介导了T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非抗原依赖的粘附、激活,尚参与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调控T细胞细胞因子产生及诱导免疫耐受。此外,CD2系统与某些疾病的发展、转归密切相关......
[期刊论文] 作者:弭静(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PIXY321是一种通过人工接头连接GM-CSF和IL-3分子的融合蛋白。体内、外实验均证实,PIXY321不仅能够与GM-CSF和IL-3受体特异结合,尚具有比单体分子更强的生物学活性。目前PIXY321已开始试用于临床,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辅助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
[期刊论文] 作者:袁正隆(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DC在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细胞的活化中都起重要的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多因素造成的自身免疫反应异常的疾病,本文综述了DC在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
[期刊论文] 作者:朱学军(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本文从抗原摄取、加工处理、迁移成熟、激活T细胞、激活B细胞及激活后效应等方面,对近年来DC参与的免疫激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涛(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DC作为一类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虽然在与某些病毒的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也可能导致病毒复制、播散以及机体免疫的抑制,但在大多数病原的抗感染免疫中可以有效地摄取、递呈抗原,诱导机体对病原特异性免疫,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中心环节。以DC为基础的抗感染免疫治疗作为一......
[期刊论文] 作者:弭静(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人肝脏DC主要存在于肝脏门脉基质、胆管及肝窦附近,与脾脏及骨髓来源的DC相比,肝脏DC表面MHC Ⅱ类抗原表达水平较低,不能诱导初始型同种T细胞增殖,但具有体外增殖能力和向次级淋巴组织定向迁移能力。此外,肝脏DC与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同种肝移植排斥的发生......
[期刊论文] 作者:朱学军(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DC参与胸腺T细胞的阴性选择过程,也参与外周T细胞的致耐。DC可能是唯一具有胸腺T细胞阴性选择功能的细胞;在外周,DC通过“否决”效应、诱导T细胞失能及其他一些机制诱导耐受生成。本文就此方面研究予以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朱学军(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APC,近年来对DC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DC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DC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各种形式瘤苗体外冲击致敏的DC诱导产生抗肿瘤免疫功能及机制、DC与肿瘤耐受等,并提出将DC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的一些注意......
[期刊论文] 作者:陶群(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DC是一类具有最强抗原提呈功能的异质性细胞群体,传统移植免疫学认为DC是移植排斥的重要参与者,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种观点是片面的,DC作为嵌合细胞的主要成份,其中的某些类型(如不成熟DC)可诱导免疫耐受。本文就近年来移植免疫学对于DC的重新认识进行了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何龙(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本文对DC与其它APC(Mφ、B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在抗原提呈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以进一步明确DC的独特免疫功能。...
[期刊论文] 作者:印慨(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DC是具有最强的抗原提呈和启动机体免疫应答能力的一类抗原提呈细胞。居留于淋巴结内的DC主要为并指状DC和滤泡状DC,在功能和特征上均有各自的特性。在外周DC向淋巴结的迁移中,多种细胞因子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有关DC在肿瘤等疾病中的作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何龙(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7
VCAM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主要表达在活化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上。近年来在VCAM-1的基因和蛋白质结构、分布、基因调控、生物学作用及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张明徽(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FDC是存在于次级淋巴组织的一种特殊细胞群体。在正常机体中,FDC能捕获以免疫复合物形式存在的抗原,并能将抗原较长时间(数月)地保存在细胞表面,因此,FDC作为外来抗原的储存库在诱导和维持免疫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FDC如何捕获和处理免疫复合物形式存在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吉泉(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消化道免疫系统在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和对食物中外源性抗原耐受方面起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在消化道粘膜上皮、粘膜固有层及相关淋巴组织中均有分布,具有加工和提呈外来抗原的功能,可初始化静息T淋巴细胞,其功能受局部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内毒素等影响和调节,与......
[期刊论文] 作者:陈吉泉(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DC存在于包括气管、支气管、肺泡和脏层胸膜在内的整个肺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肺部DC表达MHC Ⅱ类分子等标志。在体内、体外能刺激初始型的T细胞,具有明显的抗原提呈功能。其功能受GM-CSF、IL-2、TNFα、IFNγ、TGFβ等细胞因子及局部巨噬细胞、肺泡Ⅱ型细胞......
[期刊论文] 作者:王正昕(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的研究对揭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具有重要意义。TIDC的浸润程度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TIDC的表面分子尤其是MHC-Ⅱ类分子不表达或低表达有重要意义;肿瘤细胞分泌的TGF-β、VEGF和IL-10等可溶性因子对TIDC的作用可能是其表面......
[期刊论文] 作者:章卫平(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趋化因子可分为4个亚家族,其中C-C家族的成员最多。不同家族的趋化因子具有不同的结构及功能特点。趋化因子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是一含有7个疏水性穿膜区段的单链受体。大多数趋化因子受体能结合同一个亚家族中的多个成员。DC表达高水平CCR1、CCR2和CCR5......
[期刊论文] 作者:林大东,于益芝,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2000
郎格罕氏细胞是位于上皮组织中的一种抗原提呈细胞,在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LC来源于骨髓,大量实验证实,由外周血分离得到的CD34+干细胞在GM-CSF、TNF-α和TGF-β1的作用下在体外生成具有典型特征的LC,外周血CD14+ MO在一定条件下亦能分化发育为LC。......
[期刊论文] 作者:陈吉泉,罗文侗(指导者),曹雪涛(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2000
IL-8是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属IL-1家族,具有诱生IFNγ、增强NK活性、显著增强TH1型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与IL-12有协同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IL-18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本文主要就IL-18的发现与来源、生物学功能及抗肿瘤作用作一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谢志芳(审校者),曹雪涛(指导者),郑尊(指导者), 来源:国际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8
非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可通过巨胞饮、受体介导的内吞及吞噬3种方式摄取外源性抗原。在富含MHC Ⅱ的细胞内隔室(MIIC)中抗原被降解、加工并与MHC Ⅱ结合,所形成的抗原肽-MHC Ⅱ复合物最终表达在细胞膜表面。经巨胞饮及吞噬两种方式摄入的抗原,还可通过胞质的TAP依赖途......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