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7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13
《小狗包弟》是巴金晚年忏悔和反思的起点。在此文中,巴金用舒缓自然的笔调写沉重的故事,表现出重大的时代主题。然而一般分析多着眼于作者对小狗的"歉意",而未能发掘出...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电影文学 年份:2015
由法文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改编的同名电影,不再以西方视角窥视中国"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删除了不必要的政治议论,弱化了法兰西文化背景的启蒙和女权思想,文明主题不......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虞岫云是20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女诗人,但在近几十年来的文学史和文学选本中已经难觅踪影。据有限的研究资料,可以勾勒出她模糊的生平轨迹。她的诗虽不能与30年代主流诗人比...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朱自清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具有回顾“五四”启蒙时代的自觉意识,多方面展现了启蒙时代的历史景观与精神气象:儿童视角与少年心事、理想精神与光明情调、婚恋自由...
[学位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 年份:2008
80年代一批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作家,在比较明确的记录历史的意识和浓重的历史理性精神指引下创作了大量的忆旧散文。这些散文有着丰厚的内容,尤以反思“文革”的内容与“新启蒙...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著名诗论家谢冕和杨匡汉主编的《中国新诗萃》是20世纪80年代文学氛围中诞生的一个宁馨儿。此选本标举“诗美”的旗帜,以启蒙精神重塑左翼诗歌,着力突出新诗的艺术传统,全面...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7
七月派诗歌一方面明确排斥恋爱题材,贬低一切不符合左派政治标准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又极力尊崇以"母亲"为代表的女性形象,但往往把她们处理成喻体.这不仅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电影文学 年份:2018
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电影已经走过近百年的风雨历程,多达100余部,不乏上乘之作。《聊斋》电影实际上已经成为观察中国影史的一个窗口。从主题表现上看,《聊斋》系列电影经...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声调”是胡适等人为建设白话新诗而特别关注的一个重点。他们试图用双声叠韵来改善白话诗的音节,认真学习古乐府、词曲和歌谣的声调,甚至提出过填皮簧的设想。总体上看,白话诗......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17
1984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的中篇小说《棋王》,使作家阿城一举成名,蜚声于海内外,该作并于1988年、1991年两度被改编成同名电影.1988年版由大陆导演滕文骥执导,滕文骥与张辛...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老生代散文具有自觉记录历史、保存文献的意识,作家在抒写心中郁积的同时,也要为一个时代作证。他们不安于只记录历史,而且要求真、辨伪,有时明显与主流历史叙述呈现出差异。...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朱自清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具有回顾“五四”启蒙时代的自觉意识,多方面展现了启蒙时代的历史景观与精神气象:儿童视角与少年心事、理想精神与光明情调、婚恋...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8
张新颖编《中国新诗:1916—2000》具有浓厚的"史的意味"与严整的"史的格局",对诗派内部的构成、艺术探索的溯源都有所关照,尤其突出地下诗歌的地位,呈现了一部充满艺术创造精神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10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个开放的学科,尤其是当代文学部分,很多文学现象还没有沉淀为稳定的历史研究对象.这样一个学科的教学必然要求某种程度上的开放和灵活,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很...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山花 年份:2014
《北荒草》是“右派”文人聂绀弩表现自己北大荒劳动改造生活(1958—1960)的旧体诗的结集,包括当时所作,也包括事后追记、重写的篇什,收入《散宜生诗》[1]。对《北荒草》的评...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山花 年份:2013
1996年春天,东北作家素素开始了她的“大东北”文化寻根之旅.“生在东北却不了解东北,想寻根却不知道根在哪里”的焦灼心理与文化责任感让素素暂离喧嚣的都市,走向苍茫浩渺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17
1984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的中篇小说《棋王》,使作家阿城一举成名,蜚声于海内外,该作并于1988年、1991年两度被改编成同名电影。1988年版由大陆导演滕文骥执导,滕文骥与张辛欣编剧,谢园主演(以下简称滕版或大陆版)。谢园凭借此片与《大喘气》获得了1989年第9届大陆金......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北大荒知青散文有四种主题走向:书写苦难而赞美苦难;回忆青春而讴歌青春;质疑“理想”狂热,批判残酷历史;反思知青自身的历史责任。大体说来,后两种主题较为深刻,而前两种主...
[期刊论文] 作者:曲竟玮,张文萍,,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年份:2014
要依凭大学语文课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重视阅读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作品讲析,培养大学生对文学的敏感和写作的冲动,把握做文章的形式技巧,做到“言之有物”;另一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付振华,曲竟玮, 来源:西部广播电视 年份:2018
根据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改编的电影《柳如是》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电影,而是一部较为精致的类型化文艺片,一部优美的江南文化宣传片。电影以柳如是的爱情传奇为中心,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