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姜豪敏,易资庆,张慧明,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1996
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与效益姜豪敏,易资庆,张慧明(资溪县科协335300)(资溪县马头山林场)在林业生产中,毛竹是再生能力较强的一种林种,它生长迅速,成林快,生产周期短。投资少,经济效益高,是发展林...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9
毛泽东的一生与铁路有着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他高度重视铁路建设,亲自规划铁路发展蓝图。鹰厦铁路是浙赣线上的鹰潭站向南途经江西省的贵溪县、资溪县,穿越福建省的南平...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农村新技术 年份:2006
上世纪70年代的省、地大寨式先进典型——江西资溪县乌石公社草坪新月生产队,曾在荆棘丛生的大草湾艰苦创业。全队粮食虽然大增产,但人均年收入却不足100元。如今,这个村已建成......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今日科技 年份:1996
茯苓是滋补性中药材的一种药用菌.利用松树兜生产茯苓,可以节约松木,变废为宝,是山区的一条致富门路.现将用松树兜培育茯苓的主要技术经验介绍如下:一、掌握生长规律,选...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1996
大田栽培竹荪技术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有菌中皇后之称。其食味佳美,营养丰富。在古代被列为帝王御膳,现在则为国宴珍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竹荪已从高级宴会酒家进入了一般......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1995
冬闲稻田栽培平菇技术利用棉籽壳在冬闲稻田栽培平菇是一项致富的门路。资溪县饶桥镇科协在彭坊村从浙江省浦江县引进种平菇技术,利用冬闲稻田2.5亩栽培平菇800平方米,经过5个多月的努......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年份:1996
江西省资溪县面包专业户洪涛靠经营面包起家,成为远近闻名的面包大亨。现将他加工面包的经验和方法介绍如下:1、面包房的机械设备。①和面机:拌面粉用,一般3000元左右;②烘烤...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农村新技术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今日科苑 年份:2015
我1962年从大学专科毕业分配在资溪县工作至2002年退休,现已是古稀老人了。在职时曾在县人委办公室,农业水利局办公室工作,后到公社乡镇任过农技站长、党委委员、秘书、副镇长,调......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科协论坛 年份:1996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江西资溪县的山区农民再也耐不住贫穷的寂寞,他们自发邀伴结伙,走出山门闯世界。在县科协的引导帮助下,成立了全县性的面包专业协会,在全国700多个城市设立...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1996
用松树蔸栽培茯苓茯苓是滋补性中药材的一种药用菌、利用松树蔸生产茯苓,可以节的松木,变废为宝,是山区的一条致富门路。现将用松树蔸培育茯苓的主要技术经验介绍如下:一、掌握生......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年份:2019
1949年5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第五十一师第一五三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鹰潭、贵溪一路打到资溪,一举解放了资溪县城。躲进深山老林的国民党残...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当代江西 年份:2011
我家祖辈都是穷苦出身,父母是个睁眼瞎,是共产党打下江山使我们家翻了身。土改时,我家分到土地和房屋,生活大有改善。父母从此把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一是希望我能多读书,考...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年份:1996
江西资溪县饶桥镇斗垣村刘依舜是生产茯苓的技术能手。近年来,他利用马尾松采伐后的树桩和埋在土中的根生产"茯苓"中药材,是山区一项开发性的致富项目。他生产的茯苓,最大的...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农家顾问 年份:1996
江西资溪县乌石镇余家边村是个“竹荪之村”,现将其大田栽培竹荪的技术介绍如下: 1.选择优良菌种 竹荪的长度和重量常因品种不同而异。因此,必须选用产量高,适应广,菌蕾密度...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农家顾问 年份:1995
江西资溪县饶桥镇科协在彭坊村,利用冬闲稻田栽培平菇800平方米,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纯收入15400元。现将冬闲稻田栽培平菇的技术简介如下: 1.选择优良苗种 采用低温型糙皮侧...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农村新技术 年份:1997
我是60年代初从农学院毕业的干部,1992年冬从乡镇调到县科协工作。我最喜爱看《农村新技术》。因为它是指导我开展科普工作的良师益友。我们单位每个职工人手一本,都订阅了《农......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保健与生活 年份:2019
我与老伴结婚半个多世纪了,现在我们已是白发苍苍的金婚老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岁月在一起,就像一坛醇厚的老酒。  回想我和老伴结婚时,真是一穷二白,无房无家具,结婚时政府机关分给我一间20平方米的住房。  婚后,我天天上班,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什么事都帮不......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老友 年份:2021
邵式平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江西省人民政府第一任省长。他还是最早到江西省资溪县从事革命活动的老一辈革命家之一。从1927年4月初受赣东北五县党委的委派,以省农协特派员的身份来到资溪传播红色火种,从事革命活动,建立苏维埃政权,......
[期刊论文] 作者:易资庆, 来源:老友 年份:2020
年过七旬的李明华是1964年秋从南昌市上山下乡到资溪县饶桥垦殖场(马头山林场前身)劳动锻炼的知识青年。年轻时他乐观活跃,喜爱唱歌和写作,曾被借调到县文工团演唱和编剧,后又在县党史县志办工作20多年直至退休。退休后,他重操旧业,准备将唱和写的爱好进行到底。  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