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09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6
阴阳智慧说和《周易》系统论施炎平从《易经》的卦象结构到《易传》的理念体系,已明显地体现了思维方式上的系统论特征,《周易》的这种系统论思维,很难说是《易经》卦象本身所具有的,更多的是通过阴阳观念的引进、诠释...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7
通过文化资本概念的疏理和诠释,探讨传统文化的资源价值,揭示了传统文化由资源转化为资本的环节和途径。提出以“创意”精神为导向,创意产业为基础和运作模式,推进传统文化资...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11
周易之"周",不仅指周代,更强调"周遍"。其意一是彰明易道之"广大悉备",二在昭示易道兼具思想传扬与文化传承之功能。为此,我主张凡提周易,其不用书名号者,所示既包栝《易经》...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五四时期的“道德革命”,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之争的特定产物。它和“文学革命”一起,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 然而,颇为奇怪的是,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1995
如果联系思想史和文化史发展的背景,从哲学的层面上剖析宋代理学,就能发现,在理学体系中确有一个富于理性主义色彩的思路和框架,体现着宋儒人文思想的“真精神”(梁漱溟...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17
本文作为“东亚易学研究”的一个契入点和着手处,主要以日本江户时代的易学历程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日文化比较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参稽中国明清易学的演变,揭示并梳理《周易》在...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正】 《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是我国首部百科全书式的大型哲学辞典。它的问世,必将对繁荣我国的哲学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 年份:2004
曲柄连杆机构是自动化机械装置中最常见的机构之一,它可使旋转运动和往复直线运动相互转化.如图1,该装置由曲杆OA、连杆AP、滑块P和固定导轨l组合而成,电动机带动曲柄OA绕点O在一......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正】马其顿王占领下的埃及亚历山大城在公元前的三、四个世纪内,就已经历了东方意识和西方观念、犹太教和各种异教、希伯来传统和希腊罗马哲学的冲撞交织,准备了东...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Back to yield...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5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和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胡适研究会主办的首届“胡适与中国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1995年6月20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包括台湾)以及美国、韩国、日本...
[报纸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 年份:2004
杂家是中国战国末至西汉初出现的一个思想学派,先秦“九流”之一。 “杂”之字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用“五彩相合也”作解释,又引申为“参错之称”,亦借用为“聚集”。从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对人之生命境界的道德设计和理想追求,是儒家人文传统的真精神所在。这一真精神,从孔子提出“孔颜之乐”、宋儒探讨“孔颜之乐所乐何事”到近代梁漱溟倡导“人生真乐”...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从“经济伦理”的层面上透视儒商的精神特质,揭示其价值、意义,是当前推进“儒家思想与现代文明”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据于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认定儒商是一个兼有儒士和...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哲学不仅追求智慧,而且要对智慧本身加以反思。在中、西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对智慧的追求和反思已有了明显的差异。从比较的角度看,孔子开创的儒家经孟子、荀子的发展,围绕着仁知......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本文以清初大儒李顒为例,探讨了晚明以来传统儒学演变、更新的一个必经环节。李顒力倡“悔过自新说”,反思儒学发展中的弊端和偏失,进而阐发出理学与经济关系之论,主张循儒学...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86
冯契先生新著《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一书上、中、下三册,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齐。该书凝聚了作者数十年研究心得和思考成果。主要内容是,从考察哲学历史发展的客观根据入手,侧重揭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合乎逻辑地发展的轨迹",从而为科学地审视传统哲学遗产......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4
本文以提示"三才之道"的意蕴为契入点,通过易儒互动、会通过程的考察,探讨儒家人文哲学的宇宙论根据及其有原创意义的思维模式,又采用中西哲学差异比较的方法,概括出"...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1
本文从易学史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矛盾学说的演进历程.认为《易传》构建了阴阳矛盾学说的基本框架,是阴阳矛盾学说之源。从玄学易到理学易.阴阳矛盾学说得以进一步展开,而......
[期刊论文] 作者:施炎平,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2
综观近年来的易学研究,《周易》历史观的内容及其价值曾有不少学者论及。但多数似乎语焉不详。至于《周易》历史观对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更是个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前辈专家和时贤。一、《周易》历史观之意蕴中国之有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