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8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符号与传媒 年份:2011
解构理论到底是如何生成的?至今学界仍争论不断。文章以现代西方四大哲学思潮(现象学、分析哲学、形式主义和批判理论)的冲突与融汇为思想史背景,紧密地追踪了德里达在这四大哲学......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现代中国的学术精神"曾经是学术史反思的热门话题之一。然而,由于谈论方式的局限,使得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反思并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的推进。基于此,文章抛弃了以往那种历史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7
究竟该如何安顿学术之价值诉求,是现代中国学术所遭遇的关键性困难之一。学术界持续地对此问题作出了艰难的理论探讨与现实选择,正本清源地梳理这一问题,必将有助于深化对现...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8
现代中国诗学体系的理论重构,一直是近年来文论界持续关怀和焦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丈将这种关怀与焦虑重新置入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的语境中,从现代中国学术典范的理想形态的...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1
学界对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学史”和作为一种知识书写样式的“文学史”的反思已经有些时日。这些反思之所以至今仍未获得什么实质性的突破,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往的研究,大多停留......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2013
学习美学的困难,根子在于学生对"美学知识"的错位认知: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仍习惯将"美学知识"视为是一种"现成知识";事实上,"美学知识"乃是一种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15
解构理论的东渐似乎已成为学术史。然而,如果仅仅以"学术史现象描述"的方式来处理这一课题,恐将难得其真义。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事实上,解构理论的东渐再一次以极端的方式呈现...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5
"耶鲁学派"诗学的原创性贡献在于: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在反叛新批评、吸纳欧陆思潮的过程中,将研究的重心从文学批评的"科学性"、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和文学史的"事实性"转移到了文学批......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5
有关当代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1930-)思想的研究,国内学界目前大多还停留在"文本内容"转述的层面.本文则从作者所提出的"文本还原"与"问题反思"、"交互发生"的思想史...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4
从"同质性—差异性"冲突的角度来解读"解构理论的哲学属性"之争,不但把握不住解构哲学的要领,更领会不到传统同质性哲学自身的内在局限性。从"同质性—双重性"冲突的角度来看...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7
传统的哲学观念认为,心灵是反映世界的一面镜子,因此,哲学的最高价值,就是揭示世界的真实。解构理论认为,哲学书写同其他任何人类文明一样,不过都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制度性建构...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3
受某种同质化、单向度的思想视野的制约,当代中国的文论研究形成了独特的"追新求变"的路径依赖。当代中国文论研究如何超越这种"路径依赖"呢?"返本穷源"当是最根本的途径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5
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创新既是当代中国的现实之亟需,又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演进的必然要求。如何恰当地把握这一必然要求,以有效地应对当代中国的现实之需,已经成为当代...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2
处于转型期的历史,其典型特征是:相对地缺乏价值恒定性和秩序定型,而呈现出较强的流动演化性和变动不居.因此,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一切追问如要成其为追问,在某种程度上就势必...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西潮东渐以来,中国学术思想遭遇了急剧的范式变迁与转型。学术范式的转型,从表层看,即学术观念、学术方法和学术话语体系的转型;从深层看,则意味着世界观念的转变、历史观念...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20
耶鲁学派的语言论思想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对语言三维(所指性之维、间性之维和自反关涉之维)的直观;二、揭示了文学言说的转换生成机制;三、对说不可说的原初悖论作出了新的裁决。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个有机的整体,分而论之,难免有所割裂。就语言三维的转......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08
对百年中国的西学研究状况的反思,大多停留于历史表象的梳理层面,而未能触及到西学研究的一系列理论预设。将这些理论预设放入思想史中进行批判性的反省,不仅有助于促进西学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年份:2014
目的分析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舒适护理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体会。方法选取5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学界之所以对德里达产生种种非法的误读,除了缺乏方法论的自觉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一种恰当的与解构理论相契合的参照视野。事实上,从解构理论与它所批判的对象的互......
[期刊论文] 作者:戴登云,,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12
如果把德里达的"差异、踪迹、异延"思想视为是解构理论的"始基",那么,这一"始基"就既表征了解构理论的创见,又表征了德里达的言说困境及其局限。基于此判断,本文引入言说或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