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廷模等, 来源:保健与生活 年份:2009
一药多用六神丸  张廷模    六神丸是家庭常备良药之一。它主要由牛黄、麝香、蟾酥、雄黄、冰片、珍珠六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等症。...
[期刊论文] 作者:刘友平,李祖伦,张廷模,凌一揆,万丽,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1995
薄层扫描法测定川芎不同部位阿魏酸的含量刘友平,李祖伦,张廷模,凌一揆,万丽(成都中医学院药学系10075)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其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中药,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是...
[学位论文] 作者:邢亚芸,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2021
[学位论文] 作者:骆东升,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2021
[学位论文] 作者:俞荣,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2021
[学位论文] 作者:王艺瑾,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2021
[学位论文] 作者:马筠娴, 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 年份:2021
[期刊论文] 作者:张廷模,,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85
仲景所用之枳实、桂枝,与目前习用药材之间,存在着同名异物现象。古今名称虽然相同,但药材品种发生了变化。了解其当时的药材实际情况,对于研究和掌握仲景的用药规律,继...
[期刊论文] 作者:张廷模,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 年份:1996
本文在全面考察牡桂的本草文献及牡、壮二字的训诂和书法以后,认为“牡桂”当是“壮桂”之误;且牡桂与菌桂,出于一物,前者为干皮,后者为枝皮,二者统称为桂。...
[期刊论文] 作者:张廷模,,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1986
江苏新医学院主编之《中药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将“谷白皮”作为“米皮糠”之异名,并注明其出处为《千金翼方》(见《辞典》上册974页);将“穀白皮”作为“楮树...
[会议论文] 作者:张廷模, 来源:第四届全国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对于中药毒性的有无和制剂安全性的评价、报告、和有关信息的发布,一直较为普遍地存在片面的认识甚至是偏见。这对于中医事业和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自......
[期刊论文] 作者:张廷模,, 来源:中药与临床 年份:2010
古代的本草和当代的【临床中药学】,对于大量的中药理论和应用知识的表述,都是相对为文的,并且往往省略了前提条件,容易导致理解的绝对化和片面性.认识这些相对性,对于学习、...
[期刊论文] 作者:张廷模, 来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年份:2017
目前,中医药学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者对中医药学表述中的相对性不够重视,以致对古籍中记载的中药功效、临床应用方法等无法准确认识和理解,给临床用药、新药研发造成一定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廷模,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 年份:1987
本文提出中药在“功效”记述上的不完整性,有碍于中药学的发展。文中举例说明“功效”记述在内容、系统、层次、方药离合、概念上的不完整性,并初步提出了解决的方法。This...
[学位论文] 作者:沈秉璐,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2021
《中药学》是张廷模教授主编的一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系统地全面地介绍了中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知识。...本次实践报告选取了张廷模先生《中药学》前两个教学讲座的视频作为交替模拟口译实践对象,内容...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份:2019
临床注意事项关于川牛膝也是补肝益肾之说,明清以来文献记载颇多,张廷模教授也认为:“川牛膝补肝益肾不会低于怀牛膝”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牛膝之补肝益肾与其所含化学成分多...
[学位论文] 作者:刘军凯,,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2007
肝乐宁胶囊是基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提供的临床经验方研制而成。包括郁金、茵陈和白术等药,主要用于治疗高发病率的脂肪肝人群。本研究以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与性质和药...
[期刊论文] 作者:刘友平,李祖伦,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1995
薄层扫描法测定川芎不同部位阿魏酸的含量刘友平,李祖伦,张廷模,凌一揆,万丽(成都中医学院药学系10075)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其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中药,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是...
[期刊论文] 作者:汪兴福,, 来源:西南民兵 年份:1994
一位炮兵团长根据需要抖掉身上的硝烟粉尘,告别心爱的大炮,回到离别22年的家乡贵州六枝特区转任武装部长。工作变了,可他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没有变。在武装部繁...
[期刊论文] 作者:齐云,张廷模, 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97
通过对中药功效认识发展的分析,并考虑到目前的功效在记述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药功效在认定与记述上应遵循功效的认定基础是药物的临床疗效,功效在认定时应充分考虑到“方药离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