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3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 年份:1994
加强安全生产的约束机制是扭转当前被动局面的关键崔国璋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第四次事故高峰还在发展。党和政府对此极其重视,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以图迅速控制事故发...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 年份:1995
事故的能动作用崔国璋一、事故的两重性事故是指意外的变故或灾祸。即,突然发生的,使系统或人的有目的的行动发生阻碍,致使暂时停止或永久性停止的、违背人的意志的事件。可能会...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年份:1996
当前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崔国璋迈向21世纪的中国劳动安全卫生问题是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研究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安全 年份:1996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崔国璋(中国工运学院)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出发点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立足点是预防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因而,我国的劳动安全卫...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 年份:1997
应追究谁的事故责任崔国璋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就是说,事故必是职工违章造成的。因此,事故主要责任者是违章的工人,处理的当然就是违章者,不...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年份:1997
骨牌理论与事件树分析崔国璋(中国工运学院劳保系,北京100037)骨牌理论全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它是海因利希1936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一种可防止的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系列事件顺序发生的结...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中国工运学院学报 年份:1990
一、概述安全评价,国外称风险评价,它是企业灾害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依据。要掌握企业安全状况,合理地安排相应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管理水...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水利电力劳动保护 年份:1996
1 安全的定义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人们从事的某项活动或某系统,即某一客观事物,是否安全,是人们对这一事物的主观评价,当人们均衡利...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安全 年份:2003
1 引言 《安全生产法》是规范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共分7章97条,囊括了方方面面。要全面落实,谈何容易?因此,必须抓住重点条款,集中力量,务求实效,才能取得相应的结果。其中,第...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广东电力 年份:1994
概述了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成,网络拓扑结构与选型、开发方法的内容,介绍了10BASE—T,NOVELL NetWare 386 V3.11及Windows的主要特点与应用。...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广东电力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水利电力劳动保护 年份:1997
安全系统工程作为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已经得到劳动安全界的认可。但事故树分析作为系统安全分析的一种重要于段,至今尚未在事故分析中广泛应用,究其原因,可能...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时代风采 年份:1996
我国煤矿事故死亡总数比世界各产煤国家死亡总数的4倍还多,我国的10万台机动车辆死亡事故的比率为世界之最,这就是我们生存社会的安全大环境。...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水利电力劳动保护 年份:1994
【正】德国,无论是统一前的东西德,还是统一后的德国,把对职工劳动安全与健康保护称为劳动保护。按照德国人对劳动保护下的狭义定义讲,基本和我们相同,按其广义定义,劳动保护...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水利电力劳动保护 年份:1994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认为近几年事故高发、恶性事故不断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生产体制没能及时适应迅速发展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水利电力劳动保护 年份:1996
迈向21也纪的中国劳动安全卫生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准确地说,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劳动安全卫生问题必须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特别是经济体...
[期刊论文] 作者:崔国璋,, 来源:中国工运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正】 (一) “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是载入我国宪法的重要条款。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切身利益的需要,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劳动群众的关怀和爱护。建国四十年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