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55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孔显良, 来源:酿酒科技 年份:1983
<正>早在数千年前人们就把微生物和酶应用于酿造、制糖等工业。例如利用曲蘖酿酒,麦芽制饴等。当时对酶的作用一无所知。直至19世纪以后,从麦芽的淀粉糖化,酵母的酒精发酵...
[期刊论文] 作者:孔显良,左静,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1989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5037产生的α-淀粉酶,酶反应最适温度范围为55—63℃,以60℃为最好。反应pH范围在4.4—6.0之间,最适PH为4.8—5.2。酶的pH稳定性为5.5—8.5。酶的热...
[期刊论文] 作者:王俊英, 孔显良,,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2004
α-淀粉酶和糖化酶是商品化生产最早、应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酶类之一,这两种酶在我国先后于1965年和1978年投产,在制糖、酿酒、医药、化工等工业生产中广为应用。特...
[期刊论文] 作者:孔显良,王俊英,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1994
共收集国内有代表性酶制剂厂生产的糖化酶商品样21份,测定其分解生淀粉糖化酶活力结果表明,万单位糖化酶含分解生淀粉糖化酶活力最高样品为10838单位,最低为1039单位,平均为5450单位。取分解生淀......
[期刊论文] 作者:孔显良,王俊英,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1992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突变株6-193麦麸固体培养物酶的浸出,采用自来水或pH4.6—5.0的缓冲液在室温至50℃之间浸泡1—2小时较好。用截流分子量10000的中空纤维超滤柱过...
[期刊论文] 作者:孔显良,?王俊英,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1989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酶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它是最早用于工业生产并迄今仍是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产品之一。早在1915年法国Boiden等开始由枯草杆菌生...
[期刊论文] 作者:陆师义,孔显良,陈玉梅,,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64
单倍菌系配合试验(Mating test)证实玉米黑粉菌的性质受多因子控制。不同配合型间呼吸强度有明显的差异。玉米黑粉菌在含有色氨酸的培养基中能产生大量刺激生长物质(最高达38...
[期刊论文] 作者:孔显良, 王俊英, 姜丽萍,,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1994
共收集国内有代表性酶制剂厂生产的糖化酶商品样21份,测定其分解生淀粉糖化酶活力结果表明,万单位糖化酶含分解生淀粉糖化酶活力最高样品为10838单位,最低为1039单位,平均为5450单位。取分解生淀......
[会议论文] 作者:王俊英,孔显良,姜丽萍, 来源: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糖化用酶和低聚糖技术交流展示会 年份:1998
[会议论文] 作者:王俊英,孔显良,姜丽萍, 来源: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糖化用酶和低聚糖技术交流展示会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陆师义, 孔显良, 岳德超, 杨云鹏,, 来源:微生物学报 年份:1963
1957年起分离自各种寄主值物的麦角菌发酵培养试验示明,液体发酵的产碱量极微,且需很长时间,麦角菌在固体发酵中特别是在经高温消毒的小麦培养基上生长迅速,经25天左右即能使...
[期刊论文] 作者:孔显良,王俊英,江洪涛,姜丽萍, 来源:微生物学报 年份:1993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突变株7902培养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于75℃至100℃作用,α-淀粉酶活力基本上随温度提高呈直线上升。酶液在不加 Ca~(2+)和无任何保护剂条...
[期刊论文] 作者:孔显良,王俊英,崔雅洁,姜丽萍, 来源:微生物学报 年份:1991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突变侏6-193的麦麸固体培养物,经水浸泡其中α-淀粉酶活力为每克干曲600单位。用硫酸铵分段沉淀,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和制备垂直平板电泳纯化,...
[期刊论文] 作者:陆师义,岳德超,孔显良,杨云鹏,,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59
1957年作者等在华北盛产野生麦角的地区张北及沽源进行了生态因子的调查,并在东北搜集了不同寄主上野生麦角的样本作含硷量的此较分析.张北及沽源禾本科植物对麦角病感染程度...
[期刊论文] 作者:孔显良, 王俊英, 崔雅洁, 姜丽萍, 来源:微生物学报 年份:1991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突变侏6-193的麦麸固体培养物,经水浸泡其中α-淀粉酶活力为每克干曲600单位。用硫酸铵分段沉淀,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和制备垂直平板电泳纯化,经 PAGE 鉴定为一条带,SDS 凝胶电泳测定分子量为52,0000酶作用最适 pH 为5.0—6.0,最适温......
[期刊论文] 作者:王俊英,孔显良,姜丽萍,何之平, 来源:微生物学报 年份:1994
工业生产上一般都采用物理和化学诱变的方法选育优良菌株,Foder和Schaeffer将种内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成功之后,用原生质融合方法育种的报道较多,所得融合子也逐渐应用于工业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