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6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承彦,赵经荣,周同度, 来源:花生科技 年份:1996
花生DNA导入大豆变异后代的品质分析/黄承彦(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赵经荣,周同度…∥山东农业科学。-1994,(6).-19~20以大豆品种鲁豆4号为DNA受体,花生品种鲁花4号为DNA供体。...
[期刊论文] 作者:周同度,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 年份:1981
植物雄性不育系细胞亚显微结构和生物化学特性的研究证明,某些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和质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异和雄性不育性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拟就上述两方面的研究资料,从核...
[期刊论文] 作者:周同度, 张建琪,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7
[期刊论文] 作者:张燕君,赵双宜,周同度,粟翼玟,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将带有牛酪蛋白基因casein B的植物表达载体 pAS-2,在大豆自花授粉后,用注射法导入大豆受精子房中.以质粒pAS-2的35S-Casein-Gus片段为模板,随机引物法标记探针,对103株受体...
[期刊论文] 作者:粟翼玟, 张建琪, 周同度, 鲍雪珍,,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往往把雄性不育类型区分为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类,前者以“提型”,为代表,后者以“潍型”为代表。为了解小麦“提型”和“潍型”不育...
[期刊论文] 作者:孙兰珍,高庆荣,张延传,粟翼玟,周同度,, 来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5
1980~1984研究了 P 型细胞质不育系的恢保关系、测交 F_1的千粒重和单株生产力,并对不育系和保持系成熟时期的花粉作了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P型不育系在恢保关系、杂种的千...
[期刊论文] 作者:黄承彦,颜廷进,战明奎,赵经荣,粟翼玟,周同度,赵双宜,,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 年份:1990
以花生为DNA供体,以大豆为DNA受体。在大豆白花授粉后,采用液滴法和注射法导入花生DNA。在受体大豆植株后代中获得了大豆多种变异类型.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大豆自花授粉后外源...
[期刊论文] 作者:赵经荣,战明奎,黄承参,颜庭进,周同度,粟翼玟,赵双宜,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90
花生具有许多大豆所没有的优良性状,将其引入大豆,对大豆的品种改良很有意义,但目前国内外还没这方面的成功报道,我们自1987年开始研究利用大豆自花授粉后的花粉竹通道导入...
[期刊论文] 作者:刘瑞卿,陈香芝,李桂生,粟翼玫,周同度,鲍雪珍,张建琪,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80
在小麦不育细胞质源的研究方面,从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已对包括小麦属在内的5个小麦亲缘属的大约25个种的细胞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指出,在小麦属中的不育细胞质有提莫菲...
[期刊论文] 作者:赵经荣,黄承彦,颜廷进,战明奎,周同度,粟翼玟,赵双宜,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 年份:1988
1981年周广宇、黄骏其等将外源海岛棉DNA通过花粉管途径导入陆地棉成功,开创了一条作物种质创新的新途径,但对花生DNA导入大豆的研究还未见报道.1987年我们对此开展了初步研...
[期刊论文] 作者:赵双宜,粟翼玟,张燕君,周同度,刘伊,黄建光,何启伟,石惠莲,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4
利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四个萝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营养生长期的叶片和生殖生长期的花药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和脂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
[期刊论文] 作者:黄承彦,赵经荣,邢邯,楚秀生,单承荣,周同度,粟翼玟,赵双宜,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 年份:1994
以大豆品种“鲁豆4号”为受体导入花生全DNA,测定了39份D3代变异系的种子蛋白质、粗脂肪、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最高比受体对照增加14.92%,有31份差异达极显著水......
[期刊论文] 作者:何启伟,石惠莲,安振琴,郎丰庆,赵双宜,张燕君,粟翼玟,周同度,,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 年份:1993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萝卜的雄性不育性属于核隐性基因(ms)和不育胞质(s)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核内有2对ms基因。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为Sms_1ms_1ms_2ms_2,保持系的基因型为Nms_1m...
[期刊论文] 作者:赵双宜,粟翼玟,张燕君,周同度,刘伊,黄建光,何启伟,石惠莲,安振琴,郎丰庆,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4
利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四个萝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营养生长期的叶片和生殖生长期的花药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和脂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
[期刊论文] 作者:申馥玉,王传堂,苗华荣,段淑芬,王彩祥,车克鹏,邱庆树,赵双宜,张燕君,粟翼玟,周同度, 来源:花生科技 年份:1995
通过花萼管注射技术,将牛胸腺DNA与酪蛋白基因导入花生品种白沙10l6与鲁花10号,D1代株形、分枝、果形、熟性、育性等性状出现了较大的分离,总变异率为34.1%~94.1%,高于野生种DNA导入后代及诱变处理后代的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