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63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作言,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8
《论雷峰塔的倒掉》多角度教学简案湖北/吴作言角度之一:讲故事,谈看法。本文是叙议结合的典范之作,虽为议论文,但文中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边叙边议,清新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
[期刊论文] 作者:吴作言,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7
语文课堂提问例谈湖北/吴作言面对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教什么。课文前的训练重点和提示虽然有所指明,但并非每位教师一看便能明确,主要还得靠教师的钻研。对教材钻深钻透...
[期刊论文] 作者:吴作言,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07
《五人墓碑记》多次选入高中教材,也可谓是名篇之一。文中抒发了对“激于义而死”的五人的崇敬之情,阐述了人生的生死价值问题,而正写五人的却相对较少,只在第四段中有这样的几个句子:“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渐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那......
[期刊论文] 作者:吴作言,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07
语文课如果一味地因文讲文,不给学生以新的拓展空间,或提问过于琐碎、简单,没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梯度,是乏味的没有活性的。有时得让学生深入课文,有时须让学生走出课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留点空间,使学生显才华现能力;学生也将在思考中获益。    一、设计纲举目张式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作言,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09
面对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教什么。课文的训练重点和提示虽然有所指明,但并非每位教师一看便能明了,主要还得靠教师的钻研。对教材钻深钻透,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所得之后,教什么的问题才能明确。确定了教什么之后,总不能走进教室一讲了之吧,有些内容......
[期刊论文] 作者:吴作言,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5
有一道中考题是这样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正确的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虽然) B.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凭) C.安陵君其许寡人。(其:语气助词,表示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