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2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吕国蔚,, 来源:生理科学进展 年份:2011
吕国蔚教授是我国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做事勤奋,肯于钻研,在缺氧适应、神经传导、针麻原理及应用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他将自己充满酸甜苦辣的经历写出来以飨读者,从中无不让人...
[期刊论文] 作者:吕国蔚,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6
脑内细胞因子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吕国蔚宿主对感染的防御反应包括抗原依赖性免疫系统的即刻兴奋和由淋巴细胞引起的抗原特异性迟延免疫激动。细胞因子(cytokines)中介这种细胞...
[期刊论文] 作者:吕国蔚, 来源:生理科学进展 年份:1994
第7届世界疼痛大会简介吕国蔚(首都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北京100054)第7届世界疼痛大会,在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的组织下,于1993年8月22日至27日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
[期刊论文] 作者:吕国蔚,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8
90年代中期分子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主要进展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吕国蔚1995年是“脑的十年”的第5年,分子神经生物学新进展层出不穷。笔者根据几个大型国际会议的见闻,做如下的简要...
[期刊论文] 作者:李海涛,吕国蔚,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1996
缺氧损伤及耐受的细胞机制李海涛,吕国蔚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可将其治疗措施简单总结为:改善脑血液循环和细胞保护两大方面。80年代后至90年代随着对缺氧损伤机...
[期刊论文] 作者:吕国蔚,王永宁, 来源:首都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4
膜片钳记录首都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吕国蔚,王永宁单通道记录或膜片钳记录利用玻璃微吸引电极将面积仅为几个μm2的细胞膜片封接起来,在10-12A水平,记录单个或几个通道的活动电流,从而...
[期刊论文] 作者:崔秀玉,吕国蔚,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6
脑缺氧和脑缺氧适应时能量代谢的变化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崔秀玉,吕国蔚1缺氧和适应的基本概念氧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当供应机体的氧不足,或是机体利用氧的...
[期刊论文] 作者:崔秀玉,吕国蔚,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6
脑的能量代谢及其特点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崔秀玉,吕国蔚在整个机体的代谢中,脑的代谢与其他组织相比有许多不同,具有其自己的特点。脑赖以产生能量的底物很少,储存的能...
[期刊论文] 作者:赵半峰,吕国蔚, 来源: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年份:1994
不完全脑缺血早期家兔大脑皮层兴奋性的变化赵兰峰,吕国蔚(首都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北京100054)有关皮层兴奋性及其变化规律早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但迄今还很少见到有关脑缺血时大脑...
[期刊论文] 作者:赵兰峰,吕国蔚, 来源: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年份:1994
不完全脑缺血早期家兔大脑皮层兴奋性的变化赵兰峰,吕国蔚(首都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北京100054)有关皮层兴奋性及其变化规律早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但迄今还很少见到有关脑缺血时大脑...
[期刊论文] 作者:谢静晖,吕国蔚, 来源: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年份:1997
离子型NMDA受体在缺氧耐受中的作用谢静晖吕国蔚(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系,北京100054)机体缺氧时的脑损伤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EAAs)增多及其受体激活引起的兴奋毒性作用有关;而重复缺氧可形成预适...
[期刊论文] 作者:赵兰峰,吕国蔚,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6
体感诱发电位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赵兰峰,吕国蔚诱发电位技术的出现和改进为神经生理学家提供了一项检测脑和脊髓的神经生理学功能的...
[期刊论文] 作者:赵光,张玉珍,吕国蔚,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急性重复缺氧对小鼠脑游离钙含量的影响首都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赵光,张玉珍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吕国蔚脑缺血缺氧后生化改变而引起脑神经细胞损伤或死亡的4个主要假说...
[期刊论文] 作者:张锦楠,阎淑莲,刘永利,吕国蔚,甘午君, 来源: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年份:1994
急性缺氧小鼠脑组织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变化张锦楠,阎淑莲,刘永利,吕国蔚,甘午君(首都医学院化学教研室,首都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北京100054)我们过去的工作发现...
[期刊论文] 作者:张颜波,吕国蔚,杨明峰,王轩,孙保亮,牛敬忠,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年份:2007
"低氧预适应"即预先短时间非致死性重复缺血/缺氧后,机体组织细胞获得对随后长时间致死性缺血/缺氧损伤的高度耐受性.早在1963年吕国蔚[1]即提出缺氧适应的"组织机制",直到1986年Murry等[2]...
[期刊论文] 作者:吕国蔚, 来源:生理科学 年份:1986
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研究和探索主要通过电生理学、解剖学、化学和行为学等四种途径。其中,电生理学,特别是电刺激的方法的应用尤为广泛。通过适当的导体,电流可直接兴...
[期刊论文] 作者:吕国蔚, 来源:神经科学 年份:1996
事先短暂的缺血或轻度重复低氧处理可触发或动员机体仙的防护能力,从而对随后的重度缺血或氧损伤产生强大的防御和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有关这种预适应的效应和机制,在进一步揭示......
[期刊论文] 作者:吕国蔚, 来源:生理科学进展 年份:1994
19世纪末叶虽曾有过躯体内脏信息可在中枢或外周相互作用的提法,但一向缺少实验依据,从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仍是二者的神经通路和中枢区域迥然有别。现代研究表明,来自躯体与内脏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吕国蔚,, 来源:生理科学进展 年份:2007
缺氧预适应这一生物进化上的内源性细胞保护机制,可被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的重复缺氧暴露所激发。缺氧预适应的效应已由对重复缺氧局部/原位器官组织的保护(局部/原位缺氧预适......
[期刊论文] 作者:吕国蔚,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1
人脑有 1 0 0 0亿个以上的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通过无限复杂的神经突起网络相互连接起来。信息通过各种不同的化学递质进行传递 ,在称作突触的特殊接点发生信号转导。一个...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