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0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兴端, 霍仕平, 向振凡, 张芳魁, 晏庆九, 张健, 余, 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 年份:2009
比较了3种类型的大孔吸附树脂AB-8、NKA-Ⅱ和NKA-9对玉米穗轴紫色素在pH为3的条件下,吸附时间0~24h的吸附能力,研究了pH为1~7、温度为10~70℃的吸附性能,分析了不同pH和不同浓度...
[期刊论文] 作者:霍仕平, 晏庆久, 张芳魁, 向振凡, 冯云超, 张兴端,,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14
采用人工模拟荫湿环境,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在荫湿环境与自然环境条件下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荫湿环境对玉米穗位叶面积、叶绿素及其组分含量具有明显影...
[期刊论文] 作者:冯云超, 余志江, 霍仕平, 晏庆九, 向振凡, 张芳魁,,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4
以短抽雄-散粉间隔时间玉米自交系WZ08X38和长抽雄-散粉间隔时间玉米自交系BS1074杂交获得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株系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兴端,晏庆九,霍仕平,张健,许明陆,向振凡,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3
选用含有Reid、Lancaster及国内地方种血缘的自交系和地方品种作为基础材料,按血缘关系分别合成3个群体,再进行群体间杂交,以3个群体和6个群体间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探讨群体...
[期刊论文] 作者:张健, 霍仕平, 张兴端, 晏庆九, 余志江, 向振凡, 张, 来源:种子 年份:2014
结合国家新近出台的一系列种业新政策,在深入分析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科企合作现有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科企合作提出了4点思考:即企业投资委托育种是重...
[期刊论文] 作者:霍仕平, 张兴端, 向振凡, 晏庆九, 张健, 余志江, 彭,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4
研究采用13个玉米杂交种及其相应的亲本自交系共32个基因型为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种子萌发率达到60%以上时的吸水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吸水率差异很大,最低仅27....
[期刊论文] 作者:霍仕平, 张兴端, 向振凡, 晏庆九, 张健, 余志江, 彭,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4
研究采用13个玉米杂交种及其相应的亲本自交系共32个基因型为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种子萌发率达到60%以上时的吸水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吸水率差异很大,最低仅27.1...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兴端, 霍仕平, 向振凡, 晏庆九, 张健, 余志江, 张,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2005
选用含有Reid、Lancaster及国内地方种血缘的自交系和品种作为基础材料,按血缘关系分别合成3个群体,再进行群体间杂交,以3个群体和6个群间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探讨群内遗传潜...
[期刊论文] 作者:晏庆九, 霍仕平, 许明陆, 张兴端, 张健, 向振凡, 熊,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4
国外玉米种质的引进、利用与改良是我国玉米杂交育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育种成败的关键.选用从欧洲引进的21个玉米杂交种,在经过产量比较鉴定和农艺性状综合评判后,选取...
[期刊论文] 作者:徐燕,徐茜,余鸿燕,霍士平,张兴端,向振凡,晏庆九,,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6
对紫色玉米穗轴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轴色素提取简便,提取率为10.85%;色素的耐光、耐热性较好;耐氧化性、还原性较差;葡萄糖、蔗糖、氯化钠...
[期刊论文] 作者:张健,张兴端,霍仕平,晏庆九,向振凡,张芳魁,余志江,,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0
以2009年重庆市玉米区域试验平丘A组12个参试品种(组合)的汇总数据为材料,采用常规的产量稳定性分析方法和高稳系数法对各玉米品种(组合)的高产稳定性进行基础统计分析。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冯云超,晏庆九,张芳魁,霍仕平,向振凡,羊炼,张兴端, 来源:华北农学报 年份:2019
为了培育果穗不露顶玉米品种,以长露顶玉米自交系WZ06X97和不露顶玉米自交系WZ098杂交获得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株系为材料,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兴端,张健,霍仕平,向振凡,晏庆九,余志江,张芳魁,,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10
为创新玉米育种新材料。选用热带种质按不同比例导入到温带种质中,构建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以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为试验材料,探讨群体遗传潜力及植株性状遗传差异。研究表明,群体...
[期刊论文] 作者:霍仕平,张兴端,向振凡,张健,晏庆九,余志江,张芳魁,,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11
概述了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玉米杂交育种取得重大进展的主要经验与体会:人才培养与材料创制是基础;项目支持与条件建设是保障;合适的育种目标和策略是方向;开展配套技术研究与新...
[期刊论文] 作者:霍仕平,张兴端,向振凡,张健,晏庆九,余志江,张芳魁,,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10
本文根据近年来重庆市玉米大面积生产中出现果穗结实严重异常的情况,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土壤条件与栽培管理措施,分析了结实异常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兴端,霍仕平,张健,向振凡,晏庆九,余志江,张芳魁,,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09
以三峡玉1号为试验品种,开展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表明,高产制种技术模式为5:1行比、母本密度48万株/hm^2、施过磷酸钙600kg/hm^2+3g525kg/hm^2+复合肥300kg/hm^2.通......
[期刊论文] 作者:霍仕平,张兴端,向振凡,张健,晏庆九,余志江,张芳魁,,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10
为分析重庆市直辖以来自育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和相关性状的主要进展,了解重庆市玉米育种的主要发展趋势。以重庆市1997-2009年玉米区试汇总资料,采用“区试对照法”分析了自育...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兴端,霍仕平,余志江,向振凡,张健,晏庆九,张芳魁,,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0
[目的]发掘利用墨西哥牧草生长繁茂和抗逆能力强等优良遗传特性,改良普通玉米材料的抗逆性和创制新型饲草材料。[方法]以墨西哥牧草与4个普通玉米自交系杂交后,研究了墨西哥...
[期刊论文] 作者:霍仕平,张健,余志江,张兴端,晏庆九,向振凡,张芳魁,,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2010
【研究目的】通过探讨三峡库区玉米产业带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制定三峡库区玉米产业带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方法】广泛调查、分析、总结。【结果】三峡库区玉米产业带...
[期刊论文] 作者:霍仕平,晏庆九,张健,张兴端,余志江,向振凡,张芳魁,,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6
NCⅡ设计是植物遗传育种中应用最广泛的遗传交配设计。本文应用NCⅡ设计和Hayman的Vr-Wr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玉米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