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9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江少川,聂华苓,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21
著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已96岁高龄,极少接受外界的采访.在聂华苓女儿王晓蓝女士的帮助下,通过电邮多次的隔空采访,完成了这篇极为珍贵的访谈录.她谈到自己一生从大陆去台湾,后又到美国三个时空的生命体验与文学创作....她特别讲到:我一生写的都是“中国人”的主题.她还谈到在爱荷华大学与保罗·安格尔创建“国际写作计划”与“中国周末”的初衷与过程,谈及用英文写作《沈从文评传》的始末.从访谈中,读者会更深刻理解到:聂华苓为什么会享有...
[期刊论文] 作者:张达明, 来源:保健与生活 年份:2019
导演陈安琪执导的纪录片《三生三世聂华苓》,忠实记录了著名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的传奇人生。...影片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但最闪光的场景,却是聂华苓寓所的客厅——在这里,聂华苓与丈夫保罗·安格尔商讨创办了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聂华苓的命运...
[学位论文] 作者:刘玫,, 来源:安徽大学 年份:2007
华苓是著名的旅美作家,她的小说文化视野开阔,思想蕴涵深广,艺术风格独特,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文以聂华苓目前已经在国内出版(发表)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对此做一个比较系统和全...
[期刊论文] 作者:肖莹, 来源:环球人物 年份:2015
2008年7月,聂华苓在北京出席回忆录《三生影像》座谈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聂华苓12岁,成了流亡学生。...1949年,聂华苓24岁,带着家人迁往台湾。到达台北的那天,碰上台风。狂风呼天抢地哀嚎,薄板房子震得咯吱响,随时要裂开的样子。  1978年,聂华苓53岁。离开大陆29年后第一次...
[期刊论文] 作者:张葆莘,,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1979
读罢小说《爱国奖券》(台湾轶事),我们不禁会问:聂华苓是怎样一个人? 在台湾、港澳和海外的文坛,聂华苓早已是一位很有名气、很有才气的女作家了;但在国内,她的名字还不大为...
[期刊论文] 作者:叶新,, 来源:人生与伴侣(月末版) 年份:2014
1949年,台湾作家聂华苓为了养家,在台北一家刊物工作。这个刊物的实际主持人是雷震,发行人是侨居美国的胡适。一开始,聂华苓只负责管理文稿档案。不久,雷震发现了她的才华,便提升她...
[期刊论文] 作者:黄志杰,钱如玉,,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6
文章在中西异中见同的意象理论基点上以聂华苓小说中“水”的意象和“空间”意象为主要考察对象,试图对聂华苓小说的意象运用进行归纳分析,对意象生成的动因探究做出客观而准确...
[期刊论文] 作者:徐学, 来源:环球人物 年份:2020
华苓  我没见过聂华苓先生,但我的许多朋友常会提到她和她先生安格尔,提到他们共同主持的“爱荷华写作班”。最早去写作班的是余光中,当时他才30岁,安格尔是他的班主任。那时,聂华苓还不认识安格尔。...回到台湾后,东海大学教授徐复观请余光中去东海大学教“现代诗”,也请聂华苓去教“现代小说”,课程都安排在星期五晚上,他便常常和聂华苓一起搭火车结伴去上课。那时,他就向聂华苓细细描绘...
[期刊论文] 作者:潘耀明,, 来源:散文百家 年份:2013
华苓与《三生三世》去年十月杪,美国华裔现代舞蹈家蓝蓝来港,告诉我,她母亲聂华苓将获美国爱荷华大学颁授一个贡献大奖。与此同时,陈安琪为她拍摄的纪录片《三生三世》...
[期刊论文] 作者:伍晋巧,, 来源:当代小说(新诗文) 年份:2009
华苓的小说创作有很强烈的家国意识,这一意识一直贯穿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其次,聂华苓小说还试图探讨人类生存困境,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漂泊者,极想改变自己的处境.聂华苓小说还...
[期刊论文] 作者:袁园, 来源: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从文本层面勾勒聂华苓小说逃亡主题的演变轨迹,我们认为聂华苓小说逃亡主题表现出两个特点:强烈的自传色彩和女性视角观照。正是叙述者的生存状态与被叙述者的生存状态的同构...
[学位论文] 作者:王薇,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15
华苓的著作涉及小说、散文、翻译及评论文章,在中国大陆、台湾、美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文地区出版。本论文主要以聂华苓的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细致分析文本的基...
[学位论文] 作者:陈丽军,, 来源: 年份:2009
华苓作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旅美台湾作家,其经历及创作在北美华文作家中富有独特性与典型性。本文试图以聂华苓小说、散文文本为基础,以文化心态为视角,借鉴社会历史批评...
[期刊论文] 作者:孙诣芳, 来源:西江文艺 年份:2017
【摘要】:《桑青与桃红》是聂华苓的代表作,整个小说讲得是一个外乡人到处逃离的故事,走到哪里都找不到故乡,永远是无根的漂泊,同样被边缘化的“桑青与桃红”正是这样一种不断被一波又一波更强大的认同危机所蚕食所分裂的一个文化符号...关键词:聂华苓;身份认同;现代性  《桑青与桃红》是聂华苓的代表作,同时也带有聂华苓自己的影子。整个小说讲得是一个外乡人到处逃离的故事,走到哪里都找不到故乡,永远是无根的漂泊...
[学位论文] 作者:杨瑶,,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2019
华苓不仅是台湾现代派作家的代表,还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成长于战火纷飞年代里的聂华苓切身体验到作为“边缘人”的痛苦和挣扎,在聂华苓各个阶段的创作中,她创作的主题在不断变化,创作手法也在不断创新,但立足于边缘视角,关注她眼中的“边缘人”却始终如一。...本论文以聂华苓笔下的“边缘人”作为切入点,以文本细读为主,结合聂华的人生经历,对聂华苓小说中“边缘人”的形象类型、精神内涵、艺术手法和价值意义进行深入探...
[期刊论文] 作者:关碧柳,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2011
香港女作家夏易在《看聂华苓的照片》中写道,“看聂华苓的照片,就知道她是个能支配环境,而不甘被环境支配的人。从眉梢、眼角,从笑容、风度,甚至从那微微向两边翘起的太阳眼镜的边...
[期刊论文] 作者:姚雪琴, 来源:语文世界(高中版 ) 年份:2009
香港女作家夏易在《看聂华苓的照片》中写道:“看聂华苓的照片,就知道她是个能支配环境,而不甘被环境支配的人。...而了解一个面目真实、感情丰沛的聂华苓却不仅于于此。爱人安格尔离去后,聂华苓伤痛莫名:“我在写我们在威尼斯的回忆时,有时实在写不下去了,只好停笔。这些都引起种种回忆,又逢深秋,落叶一地。...
[期刊论文] 作者:田莉,李诠林,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21
华苓对提升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学的友好交流做出重要贡献。中国大陆对聂华苓的研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集中于文学活动与艺术特色,90年代出现了研究专集,...
[期刊论文] 作者:陈捷,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一生历经两次放逐,即大陆——台湾——美国,加之聂华苓经历复杂、生存艰难,个人的心理体验较之一般放逐者更为苦难,故而笔触所及颇能代表移民者生活情状...
[期刊论文] 作者:中通, 来源: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正】 美籍华裔女作家、美国衣阿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主任聂华苓和她的丈夫、诗人保罗·安格尔,应我校中文系的邀请,于五月十八日上午来校讲学。陪同聂华苓女士来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