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43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卢有才,, 来源: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冯憬远先生之治中国哲学,紧跟时代步伐,倡导学术争论,推动学术进步。游刃于先秦诸子之间,驰骋于宋明理学之域。先生注重范畴研究,梳理了中国哲学物质概念演进的历史脉络,辨析了中西...
[期刊论文] 作者:卢有才,,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14
冯憬远先生对船山学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揭示了船山认识论中所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冯先生认为,船山认识论的明显特点,是在主观与客观、感性认识与理性...
[期刊论文] 作者:周桂钿,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汉代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宇宙观,它们在回答哲学的最高问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也就是说,“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的时候,可以明显地看出,分为两大...
[学位论文] 作者:冯憬, 来源:西藏大学 年份:2020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增长动力,其支柱产业地位近些年来日益凸显。中国西部12个省区市地理位置临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近些年得益于西部大开发以及西部计划等相关战略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迅速提升,但仍然面临发展模式单一、发展内生......
[期刊论文] 作者:周桂钿,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在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天是“百神之大君”的说法盛行于天下。在这种情况下,出身于“细族孤门”的王充敢于反潮流,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他说:...
[期刊论文] 作者:冯憬远,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5
【正】程颢颇为自得地声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外书》卷十二)天理并不是程颢或程颐的独创,但他们的确赋予这个概念以自己特有的含义:天者至高无...
[期刊论文] 作者:冯憬远,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正】 提起孔子的社会理想,便不免使人想起他的如下一段话: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期刊论文] 作者:冯憬远,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4
物质概念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基石。它在世界各国不同民族中都经历了自己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从对比的观点对它们进行研究,无疑是有助于阐明人类哲学思维的一般规律及其在各个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不同特点的。 一 在中国,早在商周之际就提出了原始的五行观念,它后来......
[期刊论文] 作者:冯憬远,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正】 二程的学说可以说是一种伦理哲学,成圣成贤的心性修养问题在其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如何成圣成贤本来是孔孟早期儒学提出的老问题,何以在二程的时代又为人们所关注...
[期刊论文] 作者:冯憬远,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7
【正】 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按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哲学上的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黑帮文痞姚文元摭拾历史上最反动的唯心主...
[期刊论文] 作者:冯憬远,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6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是明清之际的一位法家思想家、杰出的唯物主义者。由于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特别是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战争的推动和影响,使他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转向......
[期刊论文] 作者:冯憬远,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正】 一天人关系,即人和自然界、自然规律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史最早提出的问题之一。它在史前时期的自然宗教和原始神话中获得了自己最初的表现。在人类的早期,生产力十...
[期刊论文] 作者:冯憬远,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3
主、客观关系问题,是整个哲学当然也是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作为认识论的基本命题,它在先秦哲学中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在它提出之前和以后,又是怎样酝酿、发展的?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借以阐明认识深化的一般轨迹。错误和疏漏之处,希望得到各方面的......
[期刊论文] 作者:冯憬远,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2
孔子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就是重在理想人格的培养。《论语》一书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也包括其他一些人,但为数不多)的对话录,其间的谈话可以说大都是围绕着应该做一个什么样...
[报纸论文] 作者:本报记者 冯憬, 来源:宜宾日报 年份:2020
[期刊论文] 作者:冯憬远,吕鸿儒,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正】 一部人类认识史告诉我们,近代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伴随着实验科学的兴起而产生的;真正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后才出现的。但这决不是说,真正科学的物...
[期刊论文] 作者:冯憬远,吕鸿儒,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正】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理论思维也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式。就基本趋势而论,魏晋南北朝时,物质概念是在新形式下,即在“崇有论”反对“贵无论”,“神灭论”反对“神不灭...
[期刊论文] 作者:冯憬远,吕鸿儒,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正】 在拙作《两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和《略论〈淮南子〉、王充及其他》二文中,我们曾经粗略地谈到过王充的宇宙观问题。承蒙周桂钿同志先后两次指教,使我们着实受益不浅...
[期刊论文] 作者:冯憬远,吕鸿儒,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正】 周桂钿同志的《略论汉代宇宙观种种》(载《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对拙文《两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载《郑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提出了商榷意见,主要是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冯憬远,吕鸿儒,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正】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初步探讨了先秦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依照我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继先秦而来的是两汉。本文接着探讨两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