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输配电工程中电缆的施工技术分析

来源 :安家(建筑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用电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要求其技术水平必须不断创新、优化。与传统的配电工程相比,大部分地区原有的输配电工程已经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用电的基本需求,为此,要求电力公司应该不断提高配电工程中电缆的施工技术水平。近年来,部分城乡进行电网改造的过程中,许多原有的架空电路逐渐被电缆线路所取代,特别是10kV的电被广泛应用,由于电缆线路与以往的架空线路相比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输配电工程中。
  关键词:10kv输配电工程;电缆;施工技术
  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日常用电的基本需求,相关电力企业部门重新规划并改进了10kV电网线路的设计,逐渐形成环境复杂、分支较多以及设计范围较广的特点。电力运输线路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问题,将会消耗一定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进行检测和维修,损耗不必要的资源[1]。为了降低这些资源的过度消耗,相关部门必须不断优化和创新10kV输配电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充分展现其作用和价值,通过使用安全、可靠的10kV输配电工程电缆技术,避免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和事故。
  一、10kV输配电工程中电缆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在10kV输配电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避免电网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加大力度排查电路运行中可能存在的故障问题,最大程度地提高电网线路的运行时间。因此,10kV输配电工程中的电缆敷设工作既能够降低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概率,同时,还能够优化电网线路的安全性。但是在其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同类型的故障隐患,难以满足居民日常用电的基本需求[2]。为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对10kV输配电工程中的电缆施工技术予以高度重视,通过10kV输配电工程中电缆技术地使用,有效降低居民在用电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的概率,保障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实现相关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10kV输配电工程中电缆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降低其运行过程中故障排查和维修的成本,全面保障其施工质量和效率。
  二、10kV配电工程中电缆施工原则
  首先,应该遵循简单易操作的施工原则[3]。在进行10kV配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一个配电工程往往需要支撑起一定区域范围内居民日常用电的需求,如果在进行电缆敷设施工时没用应用简单易操作的技术进行施工建设,那么将会一定程度增加日后进行线路维修或者改造的难度。与此同时,如果在电缆施工过程中使用复杂且难度较高的施工技术,将会增加相关施工人员在日后进行线路维修或者改造的技术水平要求,然而,相关施工人员往往自身知识水平有限,无法对一些专门设计的电路或者难度较高且设计较为复杂的电路进行维修,因此,需要专业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进行维修,致使对于用电区的基本用电带来一系列影响的同时,还扰乱了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秩序,以及增加了维修成本等,因此,遵循简单易操作的原则能够为日后进行维修和维护节约成本,全面保障居民的日常用电需求。通常情况下,我国大部分配电网的施工建设往往选在城郊地区,因此造成施工环境简陋、施工难度较大的问题频频出现,基于此,在电缆施工建设过程中,采用简单易操作的技术原则能够大幅度节省时间成本的同時,还能够克服在环境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其次,遵循科学性施工原则[4]。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的用电量不断增加,很多地区的电网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采用10kV电缆技术,由于电网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10kV配电工程的电缆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施工原则,确保能够更好的为居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提供高质量的配电服务。在进行电网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核对该区域范围内的用电量,确保所敷设的配电线路电缆能够满足其区域范围内的整体用电需求,同时,相关企业部门应该加大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充分了解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一些基本的操作要求,此外,还应该注意的是现阶段10kV配电工程虽然是我国主要的配电工程,但是还应该拥有不同类型的配电工程,基于此,在进行10kV配电工程的电缆施工建设时,必须充分了解各个配电工程之间的差异性,不能将不同的电缆敷设技术混为一谈,在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该以电缆敷设施工技术为基础,确保科学、合理地进行10kV配电工程的施工建设。
  三、10kV输配电工程中电缆施工技术的分析
  敷设技术在10kV配电工程中电缆施工中的应用较为复杂,既需要考虑施工环境问题,还要做好相关敷设工作,确保电缆敷设技术具有安全性,因此,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简单易操作和科学的技术原则。因此,需要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探讨,选择不同方式的敷设手段[5]。
  首先,直埋处理的技术手段。在进行10kV配电电缆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直埋处理技术的使用效果,相关人员应该在建设前期彻底清除电缆沟底,并在沟底铺设10cm的软土或者细砂。完成电缆工程后,需要将浮土妥善处理。同时,还应该额外注意电缆保护板的安装,相关施工建设人员需要确保保护板宽度控制在5cm左右。完成以上施工作业后,方可进行电缆沟的填土工作,并且确保夯实的填土被,进而保证电缆线路直接处理的效果。最后,在一些必要的区域增设警示标志,全面保障电缆受损概率。
  其次,排管敷设技术的应用,由于直埋处理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会被电缆沟影响,如果电缆施工建设的任务量较大,将会受到电缆技术的影响,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因此,直埋处理的技术手段往往不适合用于规模较大的电缆施工建设中[6]。排管直径需要控制在电缆直接的1.5倍左右,设置被埋深度约为50cm,为了降低电缆敷设过程中被损坏的概率,需要及时清理接管,以及检查排管,同时做好管道埋藏分布的汇总工作,制定排管优化方案,提高施工质量。
  最后,顶管技术的应用,在进行电网设备设施的敷设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河道、公路以及铁路等环境,通常选用顶管技术进行施工建设。顶管技术的使用,主要借助顶进设备自身的顶力降低电缆敷设过程所产生的摩擦力,进而吧管道顺利顶入土壤中,然后再将其顶出运走即可完成施工。整个施工原理借助不同设备之间的推力,将各种设备经图层推进接收坑内,完成相关的电路敷设工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用电量逐渐增加,10kV的输配电工程逐渐成为我国目前重要的电力工程。然而在这一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如何提高电缆施工技术水平成为现阶段电力工程建设中广泛关注的问题。基于此,不断提高电缆敷设技术水平,全面提高电缆工程质量和效率,才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供电服务。
  参考文献
  [1] 廉孝文.现阶段10kV输配电工程中电缆的施工技术分析[J].数码设计(上),2020,9(9):70-71.
  [2]张曼,丁鹏举.10kV输配电工程中电缆的施工技术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0):1866.
  [3]周颖列.10kV输配电工程中电缆的施工技术分析[J].环球市场,2020(9):132.
  [4]侯志敏.10kV输配电工程中电缆的施工技术分析[J].商品与质量,2021(20):175.
  [5]苗壮,彭超.10kV输配电工程中电缆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3):277.
  [6]丰进峰,雷华斌,丰钰莹.10kV输配电工程中电缆的施工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8(8):140-141.
其他文献
摘要:地质灾害对于国家和社会经济影响较大,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威胁到社会群众的生命健康。当前社会发展理念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需要将以人为本的建设方针融入当前的管理工作,并且要在低成本的情况下保证高质量的工程治理,进而有效提升项目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国家发展有更多安全保障。目前有关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国家有关单位一直在进行资金技术支持,为了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控,治理工
测试了厚朴酚对强迫游泳小鼠海马、纹状体、杏仁核、额叶皮层、丘脑、下丘脑和中脑中单胺转化的作用,并观察了多巴胺能阻滞剂对厚朴酚抗不动作用的影响。
期刊
期刊
以对学习障碍以及脑内神经生长因子(NGF)生成的作用为指标,对由红参、远志、藏红花、羚羊角、沉香组成的生药制剂(N-095)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探讨。
期刊
期刊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岸线长1 333公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向东、南部逐渐过渡为大陆性气候.人口8 237万(2001年底),主要为德意志人,少数丹麦人和索布族人.有734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9%.通用德语.居民中32.95%的人信奉基督教,33.02%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1999年)。
期刊
已从灵芝(Ganoderma lucidum)的子实体、菌丝和孢子中分离得到130多种氧化三萜及相关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由于大量成分的结构相似性,难以获得足量的标准化合物,缺乏适当的方法对其多种成分同时分析。曾用HPLC法对几个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检测,
期刊
以X(活性氧)Y(清除剂)Z(介体)系微弱发光法探讨了咖啡、豆浆等液体食品的清除活性氧作用。
期刊
探讨了放射线防护剂鹿角灵芝对癌症放疗时副作用的影响。
期刊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UCL)的一项共同研究表明,针刺的效果超过安慰效应。对骨关节炎疼痛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措施的疗效进行比较,治疗期间采用先进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扫描患者颅内神经活动的特殊反应。第一种方法:患者与钝针头接触,患者自己知道针头不会刺入皮肤,起不到治疗作用,扫描显示患者脑内只有与接触感觉有关的区域被激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