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包括教师的理解偏差、应试教育下教学的不自觉偏差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口语交际课程,最终全面推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交际能力
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经开始出现“说话课”,进入到21世纪,《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0年)中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概念,进一步的推动了口语教学的发展。但在学校教学实践中,口语交际教学的体系并不完善,教师在意识上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识字能力等并行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仍然需要得到关注。
1 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知偏差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是存在偏差的。在一项调查中,60%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要意义,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而另外的40%的教师则认为口语交际能力是可以直接依附于其它内容的教学的,如依附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这项调查的结果并不乐观,近半数的教师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是不足的。深入的调查显示,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承担着我国国语的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开始说话开始就已经接触到口语的学习,语文教学反而更应该关注到学生对书面语能力的培养,这实际上忽略了学生接触语言的环境的不彻底性,对于口语学习的不系统性。
1.2 应试教育下教学的不自觉偏差
口语能力不被重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应试教育下,口语并未被记入考试成绩,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重点、学生的学习重点,都自然的集中于教材、书面语言、词汇的学习中,而忽视了口语的练习与学习。进入到高年级以后,教师更是将重点转向作文教学,口语教学的地位则始终未见提高。除了教学中的忽视外,在这种“一考定全期”的终结性教学评价体系下,对于口语教学的评价却是缺乏的。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口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而口语交际作为语文实践的重要内容,直接反映出来学生的整体素质,需要得到关注。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本身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接触到的都是书面语言,长期下来在口语上反而有所偏差,对于口语的逻辑、习惯、礼仪等都需要教师加以培养,使学生掌握口语能力。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存在着将口语的教学寄托于家长与社会的心理,但實际上,学生的家长素质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会不同,而作为社会中的信息更是良莠不齐,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更需要有人做出专门的引导。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动口语教学的策略性思考
3.1 完善口语教学体系
一个完整的口语教学体系,单纯的在教学大纲中体现是不够的。在教育部门层面,既要建立完整的教学大纲,对学校教学工作做出指导,也要在实践中予以指导。较为直接的,就是建立口语教学专用教材,使口语教学与书面语教学等相同,使教师在教学组织中有所依赖。作为学校教学,要设立专门的口语课程,供学生学习,并且将其列入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针对口语教学进行研究,探究如何展开口语教学,同时也要深入挖掘不同课文中蕴含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具体化,使口语教学顺利展开。
3.2 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情境
口语交际能力归纳起来仍然是一种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情境。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刻意的引起一些话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如在讲解《金色的脚印》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与小动物的故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话题,在写作之前先讲一讲自己发生过的一些小故事,如和妈妈的故事、和姥姥的故事等。其次是要与学生形成互动,包括提供一些实物,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的进行交流。如在班级养的花出现了枯萎的现象,教师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照顾花等,充分利用实物展开教学。
3.3 教师要把握好口语交际的角度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需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关注到口语表达好的学生交际用语是否得体、合理,也要关注到性格内向,不愿交际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交际。另外,小学阶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学生的语言与成年人的语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面对这些差距,教师要融入到学生的语言体系中,从学生角度加以理解、进行交流。
4 结论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教师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综合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并在教学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学生能够进行语言运用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曹辉.“情境”的教学意蕴[J].中国教育学刊[J].2007,11(01):115.
[2]任桂平.语文学科考试增设口语交际测试[J].上海教育科研,2005,23(11):47-48.
[3]薛小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9(06):54-55.
作者简介
吴丽丽,女,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现供职于福建省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一级教师),南靖县人民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肖丽卿名师工作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目标导学 优化结构”的研究。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福建省南靖县 363600
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包括教师的理解偏差、应试教育下教学的不自觉偏差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口语交际课程,最终全面推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交际能力
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经开始出现“说话课”,进入到21世纪,《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0年)中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概念,进一步的推动了口语教学的发展。但在学校教学实践中,口语交际教学的体系并不完善,教师在意识上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识字能力等并行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仍然需要得到关注。
1 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知偏差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是存在偏差的。在一项调查中,60%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要意义,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而另外的40%的教师则认为口语交际能力是可以直接依附于其它内容的教学的,如依附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这项调查的结果并不乐观,近半数的教师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是不足的。深入的调查显示,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承担着我国国语的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开始说话开始就已经接触到口语的学习,语文教学反而更应该关注到学生对书面语能力的培养,这实际上忽略了学生接触语言的环境的不彻底性,对于口语学习的不系统性。
1.2 应试教育下教学的不自觉偏差
口语能力不被重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应试教育下,口语并未被记入考试成绩,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重点、学生的学习重点,都自然的集中于教材、书面语言、词汇的学习中,而忽视了口语的练习与学习。进入到高年级以后,教师更是将重点转向作文教学,口语教学的地位则始终未见提高。除了教学中的忽视外,在这种“一考定全期”的终结性教学评价体系下,对于口语教学的评价却是缺乏的。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口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而口语交际作为语文实践的重要内容,直接反映出来学生的整体素质,需要得到关注。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本身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接触到的都是书面语言,长期下来在口语上反而有所偏差,对于口语的逻辑、习惯、礼仪等都需要教师加以培养,使学生掌握口语能力。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存在着将口语的教学寄托于家长与社会的心理,但實际上,学生的家长素质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会不同,而作为社会中的信息更是良莠不齐,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更需要有人做出专门的引导。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动口语教学的策略性思考
3.1 完善口语教学体系
一个完整的口语教学体系,单纯的在教学大纲中体现是不够的。在教育部门层面,既要建立完整的教学大纲,对学校教学工作做出指导,也要在实践中予以指导。较为直接的,就是建立口语教学专用教材,使口语教学与书面语教学等相同,使教师在教学组织中有所依赖。作为学校教学,要设立专门的口语课程,供学生学习,并且将其列入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针对口语教学进行研究,探究如何展开口语教学,同时也要深入挖掘不同课文中蕴含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具体化,使口语教学顺利展开。
3.2 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情境
口语交际能力归纳起来仍然是一种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情境。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刻意的引起一些话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如在讲解《金色的脚印》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与小动物的故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话题,在写作之前先讲一讲自己发生过的一些小故事,如和妈妈的故事、和姥姥的故事等。其次是要与学生形成互动,包括提供一些实物,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的进行交流。如在班级养的花出现了枯萎的现象,教师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照顾花等,充分利用实物展开教学。
3.3 教师要把握好口语交际的角度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需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关注到口语表达好的学生交际用语是否得体、合理,也要关注到性格内向,不愿交际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交际。另外,小学阶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学生的语言与成年人的语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面对这些差距,教师要融入到学生的语言体系中,从学生角度加以理解、进行交流。
4 结论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教师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综合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并在教学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学生能够进行语言运用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曹辉.“情境”的教学意蕴[J].中国教育学刊[J].2007,11(01):115.
[2]任桂平.语文学科考试增设口语交际测试[J].上海教育科研,2005,23(11):47-48.
[3]薛小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9(06):54-55.
作者简介
吴丽丽,女,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现供职于福建省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一级教师),南靖县人民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肖丽卿名师工作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目标导学 优化结构”的研究。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福建省南靖县 3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