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建构与科学史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以“原子结构的模型”为例

来源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yongdezh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史为时间线,以建构模型涉及的科学方法为方法线,以模型建构所涉及的内容为知识线,以研究所需的科学技术为技术线,四线平行发展,螺旋上升,聚焦高阶思维,促进深度学习,提高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对教材现有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将教材中的单液电解池改造为双液电解池,在实际操作中,利用浸有饱和硫酸钠溶液的条状湿巾纸作为两个电解槽的连接纽带,隔离两极产物,利用纸上层析法原理,实现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的可视化.同时,利用自制的阴、阳离子交换膜双膜电解装置,通过电导率实验实现离子移动的可视化.
尝试使用电解法制备氢氧化亚铁,以最初生成的Fe(OH)2为除氧试剂,利用阴极产生的H2降低溶液中O2的含量,阴极下置使制备的Fe(OH)2始终处于H2的还原性气氛中,实现了在3h甚至更长时间内可以观察到纯白色的Fe(OH)2.阴阳极反接后,又能用于观察Fe(OH)2的氧化过程.
以近年江苏高考氧化还原反应试题为例,分析了高考试题丰富的意蕴和独运的匠心,反思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化学学科理解方面的不足,并就如何依据高考试题引导化学教学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