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企业“用工荒”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a180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用工荒问题。纵使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目前为止“用工荒”现象并没有出现转好趋势,反而愈演愈烈。本文从用工荒的成因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并要从根本上缓解甚至破解“用工荒”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用工荒;现状;成因;对策
  一、用工荒的现状
  我国就业市场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城市企业也还存在大量用工空缺,更有不少岗位出现招不到人的现象。事实上,近几年来愈演愈烈的“用工荒”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发展经历了从“民工潮——民工荒——缺工——用工荒”的过程。
  “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近几年来,“用工荒”的说法始终在珠三角回荡。虽然此前不断有媒体报道不断增长的用工成本导致不少企业无法招架,但其实珠三角普通工人最近几年的收入并没有明显增长。同时,很多工厂不仅为招工发愁,更为留不住工人而发愁。
  我国“用工荒”具有一定的“局部性”。一是发生的区域具有“局部性”,以传统的劳务输出市(县)为主。二是发生的行业具有“局部性”,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集中在纺织、服装、餐饮、娱乐等行业。三是发生的企业具有“局部性”,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用工方式相对不规范的企业。 不过,从各大人力资源市场报道的招工情况和对企业的采访情况来看,目前企业主要缺少的工种都是集中在一线生产线上,一些体力活和一些需要专业技术较强的工种,“用工荒”的实质是“技工荒”,初级技工和中级技工最为紧缺。
  二、用工荒成因分析
  近几年开始,“用工荒”问题却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频频发生,甚至部分以劳力输出为主要优势的内陆省份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劳动力市场饱经一场巨大的失业风暴的洗礼。随着经济逐渐复苏,东南沿海企业在历经市场考验后本以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以期招到最合适的员工加入企业,与企业共同成长。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城市中虽然仍旧熙来攘往人头攒动,就业市场中也不乏大量的进城务工者,企业却发现招工十分困难。相关业内学者针对“用工荒”问题成因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供需总量和结构失衡
  由于国家人口调控政策使得农村人口存量逐年递减,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持续发展使得对农民工的需求量持续上升,这就导致了用工短缺。同时,农民工人力资本结构上的失衡也导致了劳动力的剩余与工作岗位空缺并存的局面。
  2.区域化特征与信息的不对称
  农民工群体的区域化特征其实是很明显的,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沟通不畅或失真。同时,供方由于对需方的工资待遇、福利以及权益保障等存在担心,不敢轻易进入企业工作。
  3.观念更新和劳动权益
  新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选择行为开始从生存理性过渡到经济理性。对于无法满足个人需求,或者从事的工作超出自身承受能力时,他们必然不会选择。
  4.农民工保障制度的缺失和区域性利益格局的变化
  也许农民工符合企业的需求,但是企业无法满足劳动力所要求的工资福利待遇和权益保障。同时,随着全国各地方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分流。
  三、用工荒对策研究
  “用工荒”是我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必然过程,是我国工业用工体制改革的转折点。但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下,不能眼睁睁看着用工荒现象愈演愈烈,政府也应该提出一些方针政策去解决用工荒。如下一些学者也提出过解决该问题的一些政策性的建议,主要对策包括:
  1.继续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
  继续实施国家的经济结构性调整政策,大力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生产,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效率。
  2.提高福利待遇,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提高工人工资,逐步缩小与国外的工人的工资收入水平,这样工人在有了福利保障的前提下,有了一份满意的收入,流出国外的人员也会相应减少。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
  政府应采取一定措施鼓励、支持企业改革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加快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增强应对用工荒的承受能力和稳定发展的后劲。
  4.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适量储备劳动力资源
  在不浪费现有劳动力的基础上,又为企业将来的发展需要用人之际留下余地。
  5.建立省市间劳动力合理流动保障和鼓励机制
  充分考虑劳动力的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臵,建立劳动力流动鼓励机制,并形成与之相应的社保会保障关系转接制度。
  6.通过职业教育,改善用工荒
  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箭在弦上,届时,企业不再需要大批综合素质不高,从事简单、机械、程序化的操作性工人,这就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紧密配合。
  综上所述,要解决用工荒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并与时俱进制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政策;而我们的农民工、大学生也要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自我知识、技能的储备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桂宏.浅谈国内“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经济论.2010,(06)
  [2]李浩.武汉市“用工荒”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李玲瑞.我国企业“用工荒”问题的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3G、4G、WIFI等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上网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微信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移动终端即时通讯软件更是赢得了大批忠实的用户,这其中就包括高校大学生。本文中,笔者就将从正负两方面分析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并顺应新形势提出一些具体应对策略。  关键词: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截至2015年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已达6亿,手机已经成为国民接触互联
摘 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大型企业也在不断提升其管理水平。党组织建设工作作为大型企业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能够取得扎实的成效无疑对顺利达成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在强调“以人为本”现代管理理念的今天,将党组织建设目标定位于大力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无疑成为了永葆党组织先进性和活力的必由之路。而在服务型党组织构建的道路上,还需要企业管理者和党务部门人员不懈努力,探
摘 要: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是高校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形成“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作者就高校体育教育现状,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育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和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旨在探索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体育教育;课外活动  一、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课
培养学生的影视音乐欣赏能力,是当代音乐教师值得重视的课题.文章论述影视音乐的审美特点及欣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大学生影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 要: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发展一体化趋势的逐渐增强,各行各业都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跨国合作,跨国公司的兴起等等,都为今天的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但有契机的同时,也有新的挑战,可以说,今天的企业发展中,面对的挑战和竞争前所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崛起和发展,更需要完善的制度和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也尤为重要。本文以当前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