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联合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T315I点突变的方法,以提高bcr/abl基因T315I突变检出率。方法方法学建立。构建abl基因野生型和T315I突变型重组质粒作为检测对象,设计一对野生型和突变型abl基因序列的通用引物,分别以野生型和T315I突变型质粒作为模板,PCR扩增出目的片段,经酶切初
【机 构】
:
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联合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T315I点突变的方法,以提高bcr/abl基因T315I突变检出率。
方法方法学建立。构建abl基因野生型和T315I突变型重组质粒作为检测对象,设计一对野生型和突变型abl基因序列的通用引物,分别以野生型和T315I突变型质粒作为模板,PCR扩增出目的片段,经酶切初筛检测abl基因T315I突变情况,另设计一对仅针对T315I突变的特异性引物进行AS-PCR检测。并对具有该基因突变的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测。
结果PCR扩增的目的片段(273 bp)经限制性内切酶DdeⅠ酶切后,野生型abl基因片段产生141、68、46和18 bp 4条片段,而T315I突变型abl基因片段酶切后产生159、68和46 bp 3条片段。PCR-RFLP方法可以检测T315I突变,检测灵敏度为6%。再以酶切产物作为模板进行AS-PCR,优化反应条件,AS-PCR所能检测到的T315I最低突变浓度为0.18%。所测临床标本结果显示,该患者发生了bcr/abl融合基因T315I突变。
结论PCR-RFLP联合AS-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能够给临床检测abl基因T315I突变提供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823-827)
其他文献
自1963年Laurell及Eriksson报道α1抗胰蛋白酶(α1-AT)与肺气肿的关系以来,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近年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主要在α1-AT缺乏的COPD中起作用,而吸烟相关的COPD发病机制则有待于深入研究.
急性农药中毒居我国急性中毒发病人数的首位,其中70%~80%为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病死率超过10%[1].呼吸衰竭是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2].我们对12例有机磷中毒患者在机械通气撤机前,进行了呼吸驱动和呼吸肌力的测定,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因咳嗽2年,活动后气短1年,加重2个月于2004年8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8月无诱因出现晨起咳嗽伴少量白痰,冬季加重,无明显呼吸困难、发热、咳黄痰及咯血等症状.
编辑同志:何权瀛[1]教授在给贵刊的读者来信<执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一点困惑>中,通过列举2例患者的资料,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如何正确看待兼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特征的患者,如何对他们做出正确、合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正如贵刊“编者按”所指出的那样,这个问题在临床并不少见.在我自己非常有限的临床工作经历中,就曾多次碰到过这样的患者.现响应贵刊""编者按
目的建立检测耐利福平(RFP)结核分枝杆菌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allele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AS-PCR)方法,快速、特异地检测rpoB基因核心突变区的主要突变,用于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的耐药性.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的rpoB序列,分别设计出3对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采用MAS-PCR技术,分别检测r
目的探讨Y染色体异常及AZF微缺失与男性生殖异常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因生殖异常到吉林省生殖医学研究所临床基地及吉林大学临床医院就诊的2694例男性患者(23~49岁),其中生精障碍组1332例、配偶不良妊娠组994例、不良生育组368例。G显带技术分析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PCR方法对检出的Y染色体异常患者行AZF微缺失检测。χ2检验比较Y染色体异常在3组生
医学实验室认可是实现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ISO 15189和美国病理家协会的实验室认可计划均对仪器设备性能验证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目前尚无血细胞分析仪和凝血分析仪维修后的性能验证解决方案。(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881-883)
在分子诊断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检验科如何利用自身专业的优势把握机遇,在分子诊断领域抢占制高点,是作为检验科管理者必须面临的课题。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了解临床分子诊断技术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临床医疗实践对分子诊断及个体化医学的需求,建立完善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培养技术专业的从业人员,同时建立标准化的分子诊断检测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根据临床医生对疾病与分子靶标的需求,开展能够满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分子诊
目的评估6种同型半胱氨酸(Hcy)循环酶法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方法方法学评价研究。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15-A2、EP7-A2、EP6-A、EP9-A2方法验证6种甲基转移酶循环法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正确度、抗干扰性、分析测量范围(AMR)、以及其与雅培(Abbott)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系统(CMIA)的相关性和偏差。采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