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后期血管加压素分泌能力预测患者转归的准确性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7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感染性休克后期血管加压素分泌能力预测患者转归的准确性,探讨其与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感染性休克后期患者55例,年龄20~64岁,性别不限,测定其血管加压素分泌能力。测定方法:静脉输注3%氯化钠600 ml,输注时间2 h,测定输注前后血清钠(mmol/L)及血清血管加压素(VP,ng/L)的浓度,以其差值的比值(△VP/△Na)反映其分泌能力。根据△VP/△Na水平,将患者分为VP分泌能力异常组(△VP/△Na≤0.5 ng/mmol)及正常组(△VP/△Na>0.5 ng/mmol),在测试VP分泌能力前即刻,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乳酸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入选时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28 d病死率。

结果

异常组30例(54%),正常组25例(46%)。与正常组比较,异常组血清乳酸、CRP浓度、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升高、28 d病死率明显升高(40%比67%,P<0.01或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ΔVP/ΔNa 0.5 ng/mmol作为判定预后的标准时,其灵敏度66.7%,特异度64.0%,曲线下面积0.828。

结论

感染性休克后期血管加压素分泌能力可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在西医学框架下建立起来的,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较少考虑到中医的特殊性,不能适应中医医院的实际要求。中医师承教育是中医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将传统师承模式引入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构建适应中医院校毕业生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期刊
目的测试并分析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患者胃经穴位的电阻值,总结疾病状态下胃经的虚实状况,用以指导针灸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中医科83例脾胃虚寒型CAG患者,应用体表电阻测量法测定双侧胃经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丰隆、足三里、梁丘穴电阻,以穴位向外侧旁开1 cm处作为非穴区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芍饮片中白芍总苷的含量。方法采用80%乙醇提取白芍饮片,提取液除去乙醇后,经乙醚萃取除去杂质,用正丁醇萃取制备供试品溶液。以芍药苷为对照品,在最大吸收波长230 nm处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芍药苷在0.040 2~0.201 1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8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试验中RSD值均小于2%。白芍中总苷含量约为40 mg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低氧诱导小鼠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小鼠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培养24 h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8):对照组(C组)和低氧组(H组)、低氧组+2%七氟醚(HS组)。C组为正常培养组,H组采用94%N2-5%CO2-1%O2(2 L/min)孵育4 h,HS组采用2%七氟醚和94%N2(2 L/min)孵育4 h。采用Transwell法检
目的比较BIS、Narcotrend指数(NI)、意识指数(IoC)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患者异丙酚镇静深度的准确性。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1~64岁,体重指数20~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Marsh药代动力学参数TCI异丙酚,设定初始Ce为0.8 μg/ml,待Ce稳定后以0.1 μg/ml为梯度递增,并行OAA/S评分。TCI异丙酚前分别记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道肿瘤手术老年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的患者100例,年龄65~90岁,性别不限,体重40~8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术中连续监测HR、MAP、CVP、SpO2和PETCO2。G组同时采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监测心输出量(CO)、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