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C油田东营组高阻水层成因分析及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高校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ifu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C油田东营组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复杂,物性变化大,油气显示活跃,存在大量录井显示好的高阻水层,流体性质判别难度大.结合录井及岩心、岩矿等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以高岭石为主的粘土矿物含量高及残余油饱和度高是形成高阻水层的两个主要因素.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替换法和深电阻率与密度曲线交会法快速识别高阻水层.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归一化后深电阻率与密度差值ΔRd-Δρ是C油田东营组油藏油、水层识别中的敏感参数,建立ΔRd-Δρ与深电阻率Rd的交会图版,油层主要分布在ΔRd-Δρ大于2.3的区域.研究方法对于C油田乃至渤海中深层测井综合评价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本研究基于环境DNA研究合浦榄根村红树林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探究因海岸工程造成红树林退化后的底栖生物的变化.实验设置死亡红树林、严重退化红树林(以上合称退化红树林)、尚存活红树林以及对照组红树林4种样地,提取红树林沉积物环境总DNA,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比较优势物种的相对生物量差异;高通量测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各样地的物种组成结构.定量实验结果显示,退化红树林中两种甲壳类动物生物量相对较低,两种贝类的生物量在各样地没有显著差异.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环境DNA揭示死亡红树林、严重退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