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对暖性(灌)草丛类草地固碳能力的影响

来源 :草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方式差异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不同,评价不同利用方式下各类型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有助于制定相应生态管理策略,对减缓草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现实意义。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不同利用方式下(围封未利用、零散放牧+割草、季节性放牧和全年放牧)两种典型草地(暖性草丛和暖性灌草丛)固碳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暖性草丛植被生物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上表现为围封未利用>零散放牧+割草>季节性放牧>全年放牧,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暖性灌草丛植被生物量在零散放牧+割草条件下显著大于围封未利用和全年放牧方式(P<0.05)。在围封未利用条件下,暖性草丛植被生物量显著大于暖性灌草丛(P<0.05)。两种草地地上碳密度和根系碳密度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植被碳密度来看,暖性草丛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围封未利用>零散放牧+割草>全年放牧>季节性放牧,暖性灌草丛为零散放牧+割草>围封未利用>季节性放牧>全年放牧。季节性放牧条件下暖性草丛土壤碳密度(13369.07g C·m-2)显著大于围封未利用方式(2544.25g C·m-2)(P<0.05);暖性灌草丛土壤碳密度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零散放牧+割草>围封未利用>季节性放牧>全年放牧,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论在何种利用方式下,两种类型草地的植被碳密度均主要由根系所贡献,分别达到87.42%与81.52%;而生态系统碳密度均主要由土壤所贡献,分别达到91.72%与84.98%。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碳密度是决定河南两种类型草地固碳能力的根本因素,而与利用方式无关。本研究可为河南草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精确评估河南草地固碳能力提供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分析了我国乡镇农枝站所面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探讨解决办法。
从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和国内外企业创新的历史经验入手,分析了技术同化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农业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同化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讨论了
用从Ⅱ型自动分析仪测定烟草中的硝酸盐,并在测总氮反应模块的基础上,依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只更改反应试剂,实现总氮和硝酸盐含量测定之间的切换。该方
介绍了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锈病、穗粒腐病主要症状及其鉴别要点。
介绍了农药对蔬菜污染的现状.分析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提出了控制方法。
针对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断面结构复杂、设计周期长和建模效率低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断面参数的建模方法.引入特征概念,定义车体断面型材的特征及
阐述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并对其在后发县发展战略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运用试验设计及数理统计的方法探读者论坛了氮磷钾肥对南板蓝穿孔病危害程度的影响及该病 的防治措施。在南板蓝的栽培周期内,南板蓝 穿孔病在7月12日前后的危害最重。在尿素
明确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四川丘陵区人工草地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验EPIC模型,有利于改进并提高模型对黑麦草的模拟精度,对推进作物生产系统模拟与决策技术在草粮轮作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与计算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明确了EPIC模型对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四川丘陵区
结合连续介质矩形截面梁柱构件在弯曲变形和轴向变形等主要受力状态下的刚度的理论计算成果,按主要刚度等效的方法得到具有同样宽度和高度的超静定桁架力学分析简图,进而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