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导学,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bian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80%以上;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效。联系我们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仍然缺乏兴趣。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选择耐人寻味的事例引发学习的兴趣
  
  一般来说,政治课讲授的基本要领和基本原理都比较抽象、概括,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空洞说教、照本宣科,势必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即使教师列举一些一般的事例也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若能在教学中选择一些耐人寻味的事例,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就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良好的性格为人生增光添彩”时,我引用了这样一个事例:某大学有两个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她们共同到一家公司应聘总经理助理。上百个求职者经过面试、复试,最后只剩下她们两人符合要求。但录取名额只有一个,怎么办呢?总经理说你们先回去,明天再作决定。两个大学生在走出公司大门口时,其中一个看到路上有一颗图钉,便俯身捡起来。这个无意识的举动立刻引起了总经理的注意。总经理随后走过去对这位学生说:“你为什么要捡起这颗图钉呢?”她说:“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这儿,这颗图钉或许会扎破自行车轮胎或某个人的脚,可能会造成麻烦。”总经理当即说:“你明天来上班吧。”故事说到这时向学生提问:你们想想看,总经理为什么当即录用捡图钉的大学生?这个大学生得到这份工作是什么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面对这样的热点事例,同学们很容易,也很乐意接受,更急于想知道其中原因,因而求知的欲望一触即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上收到了喜人的效果。
  
  二、设置扣人心弦的疑问增强学习兴趣
  
  “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千篇一律,平铺直叙,一讲到底,不想方设法去设置问题的“悬念”,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求的欲望,即使教师在滔滔不绝,学生依旧会无动于衷。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如在讲“正确对待挫折”时,我举了这么个例子:西汉时的韩信和《水浒传》里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同样受过胯下之辱,可两人的最终结局却迥然不同,韩信成为大将,受人敬仰,武大郎却命运悲惨,受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要想知道原因,请同学们在本节课学习的课文中去找一找,看谁找得快,找得准!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悬念”,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急于阅读课文,寻求问题答案的兴趣和欲望,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
  
  三、运用多彩的语言,留下美的轨迹,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意美以感心,言美以感言”,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的语言和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当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教学内容勾画成鲜明的表象时,学生才容易形成正确的概念,顺利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同时教师恰当的课堂语言和清晰的表达也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能引起学生思想的共振、情感的共鸣。如在讲述“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友情”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友情是人生最珍贵的情感之一。哲学家培根曾说,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是啊,当我们的事业、我们学习碰到各种困难时,需要朋友的规劝、帮助时,友情永远是我们生命中的华彩乐章。”教师一番充满激情、贴近生活的开场白唤起了同学们急切求知的热情,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四、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辅助教学,是较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没有具体、直观教具展示,要求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往往会使学生知难而退,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政治教师应该不断更新知识,学会制作课件,熟练操作计算机,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思维带到有声有色的教學意境中,使学生有直接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欣赏到许多优美的动画、图片、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培养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抓住他们的兴奋点,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从而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的身上激发起来。”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在充满兴趣的课堂氛围中,增长知识,接受教育。
其他文献
兴奋快乐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印度尼西亚之行是我永生难忘的旅程。那蓝色的大海、绿色的热带雨林、热情的印尼朋友……记忆总是那么美好。  启程,踏出国门  背负着母校和家长的重托,2013年11月22日我登上飞往祖国南大门——广州的班机,在那里来自全国6个省市的8名同学会合,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馆的老师为领队,组成国家队代表中国奔赴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万鸦老市参加第九届亚太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在蔚蓝的天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轨道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如今,农村初中学生因心理沉重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只有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导,才能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   常见的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如下三种:   1、心理忧郁、情绪低落如今,走进农村,村里大多数是老人
【摘 要】 提问是语文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鼓舞学生追根溯源、掌握知识的动力。本文着重探讨了课堂提问的几点技巧,使提问教学的行为模式得到最优化。  【关键词】 创新精神 提问技巧 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
初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关键是创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创新。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经过反复学习与研究,不断实践,我们创设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创新”的认识过程,以及“定向-内化-发展”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确定了“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分层指
初中语文命题该如何更好地体现课标要求,做到对课程目标全方位、多层次地关注,对此,笔者根据近几年中考语文命题的特点和自己的命题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链接生活,让命题焕发时代的气息    命题要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融入生活的良好习惯,把对语文知识的检测放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真正使语文命题焕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命题设计可充分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苏丹红事件、劣质奶粉事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来说,这“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无法写文章。报告文学作家鲁光说过:“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即使对于天才来说,闭门造车,冥思苦想,也是无济于事的。”可见,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有丰富的材料积累呢?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生活特征,积累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加强课内外阅读,广泛积累作文材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陈莹莹教师回答: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参与以及相关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  一、融洽关系,培养情感  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
【摘 要】 专题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基本内容之一。专题复习不仅运用了较多历史基础知识,也拓展了思维空间,并且在体验与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和效果。在专题复习时作适当的发挥,历史教学能达到海阔天空的境界,从而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专题复习 体验与培养 境界    将普遍联系的原则运用于历史教学,常常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有时候我把这种做法比喻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怎样才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其中之一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研究学生现实水平,立足现实水平,挑战潜在水平。从学生实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掌握的语言技能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作为英语教师,就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建立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一)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教师在学生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