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在名医传承中的应用与实践

来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8848k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中医传承模式及手段越来越丰富,传承结果也越来越客观、严谨、智能。但名医传承信息化过程中亦存在资料采集困难、数据处理困难、算法应用困难、分析总结困难等问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知识图谱技术等技术方法的融入,为名医传承信息化带来了技术革新。在此形势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大健康智能研发中心团队,围绕规划名医传承与挖掘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领域专业应用系统研究,研发了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大数据分析平台、云医案APP、名医传承工作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模式局限下的医案采集效率低、名医经验总结缺少客观数据支持,以及信息壁垒等问题,从而推进了名医经验传承,提升师徒带教的传授能力与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ⅠB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宫颈癌根治手术±术后治疗的305例ⅠB1~ⅠB2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伴淋巴结转移31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转移的因素。结果3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2例复发转移,3年无瘤生存率为94%(29/31);1例死亡,3年总生存率为97%(30/31)。ⅠB1期(肿瘤≤4
目的探讨与Ⅰ期子宫浆液性癌(USC)预后相关的生物学行为因素,旨在帮助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2018年期间收治的Ⅰ期US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67例患者,完成随访56例(84%),ⅠA期36例(64%),ⅠB期20例(36%);21例(38%)USC,35例(63%)为含有USC成分的混合癌。中位随访时间132.7个月,6例患者出现复发
目的分析并筛选子宫平滑肌肉瘤(UL)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远处转移的风险。方法利用美国NCI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收集共计810例UL患者相关临床信息,按7∶3比例随机分成训练组(567例)及验证组(243例)。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确定UL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构建远处转移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曲线下面积
绝大多数上皮性卵巢癌(OC)患者在一线治疗后会复发,迄今复发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仍不明确。最近报道的3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GOG213、DESKTOP Ⅲ和SOC1)比较了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加铂类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铂敏感复发OC。DESKTOP Ⅲ和SOC1的结果均显示手术可使复发患者生存受益,其中关键在于患者选择需符合肿瘤可能完全切除。虽然PARP抑制剂在铂敏感复发OC患者中取得了令人瞩目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是一类少见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其中发生脑转移患者约占10%。GTN脑转移一旦发生病情往往比较危重,是疾病恶化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EMA/CO方案为主的多药联合化疗基础上结合鞘内MTX注射、手术治疗、全脑放疗等综合治疗,可使约70%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获得总体较好的预后。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时1/3属于中晚期,治疗手段以放化疗为主。尽管手术在晚期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应用受到限制,但是有选择性地在这部分患者中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文章将对晚期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论述,同时将重点介绍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器官清除术的应用。
墨西哥与我国经济合作紧密,其传统医学与中医学在理论及形式上有相似性,且草药资源丰富,传统用药与中药有重合,当地政府对传统医学高等教育较为重视,民众易于接受传统医学治疗,针灸在当地的发展情况较好,故在墨西哥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当地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中医药服务贸易存在缺少跨境交付平台、商业存在规模较小、自然人流动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本文结合全球卫生治理理念,提出采取开发产业链
免疫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和过继细胞免疫疗法。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目前,以PD-1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在复发转移性宫颈癌中取得快速发展。本文回顾相关临床研究,对宫颈癌中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一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