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2010年对32例脾脏病患者实施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8~71岁,平均51岁;肝炎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巨脾30例(巨脾指平卧位深吸气时脾下缘超过脐水平或其右缘超过前正中线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例,脾包虫病1例;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26例,B级5例,C级1例。
  手术方法:术前准备、术中检查步骤同教科书介绍的方法[1]。常规取左肋缘下斜切口,逐层进腹,探查腹腔脏器,首先离断左侧胃结肠韧带,进入小网膜囊,显露胰腺,在胰腺上缘触摸脾动脉,打开覆盖其上的后腹膜,游离出脾动脉1~2cm,7号丝线原位双重缝扎(脾动脉预扎困难者,未结扎脾动脉主干)。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步步为营”的原则[2],一般先分离止血较方便的脾与侧腹壁、后腹膜间的黏连,再分离止血不方便的脾与膈面、肝左外叶间的黏连,钳夹切断结扎脾胃韧带,在保持脾脏原位下,术者置左手拇指于脾蒂前面,食指于脾蒂后面,仔细触摸,在充盈饱满且略有弹性感的脾血管之间可清楚触及菲薄的浆膜,通过该血管间隙,分别钳夹切断脾蒂分支血管(二级脾蒂血管),分别予以结扎或缝扎,去除脾脏。充分冲洗,探查无出血后,于脾床处置引流管一根。本组对3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结 果
  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除2例出现左侧胸腔积液外,无手术死亡、腹腔出血、胰漏、脾热、胃结肠损伤、脾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单切脾脏出血为80~400ml,平均180ml;脾切除手术时间为50~110分钟,平均75分钟。
  讨 论
  传统的脾切除术的脾蒂处理方法是一级脾蒂离断,主要是先结扎离断脾周围韧带,然后将脾脏搬离脾床,简单分离脾门组织后用3把脾蒂钳或长弯钳夹住脾蒂,于近脾钳内侧切断脾蒂,结扎和绞锁缝扎近端各一道[3]。该术式虽至今已有100余年,但对于复杂的脾脏,因脾淤血肿大,脾周围间隙狭小,广泛黏连,脾门血管扩张迂曲,周围侧支循环广泛形成,传统脾切除术则有一定的局限性,并发症多[4,5],除急诊脾破裂手术,已很少使用。目前推崇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6,7]。其解剖学基础是:脾血管主干为一级脾蒂,其在脾门处分出2支或多支脾叶血管,为二级脾蒂。脾叶血管的分支类型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型,脾血管距脾门为0.6~2.0cm分出脾叶血管,该型脾血管主干相对较长,脾叶血管较短,管径较粗,分支较少,进入脾门范围较为集中,次类型约30%。另一种类型是分散型,脾血管距脾门约2~6cm处分出脾叶血管,该型脾血管主干相对较短,脾叶血管较长,管径较细,脾叶血管在脾门又可分为脾段血管,故该型进入脾脏的范围较为分散,此类型约为70%[8]。所以在脾门处存在一个或多个疏松间隙,通过这些间隙切断结扎脾蒂确切可靠。
  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①保持脾原位状态下,避免了搬脾过程中过度牵拉导致脾血管、胃短血管和胃壁的损伤,减少了胃漏和大出血,传统脾切除出血较多,一般都在400ml以上[9],曾有1例出血达2300ml;②有利于显露脾门区的脾叶或脾段血管,便于分束处理脾蒂,避免了传统手术脾切除大束结扎带来的潜在危害,如胰尾损伤致胰漏,甚至形成胰漏,脾蒂结扎松动滑脱出血等;③在处理二级脾蒂时,有利于分辨脾蒂与胰尾的关系,对脾门的解剖已把胰尾推开,基本避免了胰尾的损伤,本组患者无胰漏和脾热并发症的发生,充分说明了本术式的优越性;④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术可减少血管牵拉和内膜损伤,降低了术后脾静脉血栓形成,减少了术后脾热的发生,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10]。
  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是脾切除可供选择的一种良好术式,它较传统术式有其更多的优越性,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主编.普通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
  2 洪德飞,郑雪咏,严力峰,等.免切割闭合器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1):21-23.
  3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20.
  4 侯利民,姜洪池,乔海泉.脾切除术后并发症[J].腹部外科,2003,16(5):270-271.
  5 危少华,吴洁荣.脾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10例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3):228-229.
  6 彭淑牖,彭承宏,陈力,等.避免损伤胰尾的巨脾切除术-二级脾蒂离断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2):758-761.
  7 洪德飞.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10):706-708.
  8 夏穗生,曹秀峰,姜洪池,主编.现代脾脏外科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4.
  9 杨连粤,郭磊.复杂性脾切除102例回顾性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5):403.
  10吴志明,代明盛,娄建平,等.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浙江临床医学,2006,8(3):286.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053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6年至今对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肝干细胞移植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6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2例。另外选取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对照,给予综合基础治疗。  其具体方法是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50~100ml分离提纯骨髓干细胞,在局部麻醉下行肝动脉介入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入肝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3例,PIS组患者48例,非PIS组患者45例,另
摘 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原因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257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失败原因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进镜失败未能到达结石部位23例,术中输尿管穿孔7例,结石落入肾盂12例,输尿管出血8例,输尿管黏膜严重撕脱2例,术后高热5例,共52例。结论:熟练的技术操作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减少输尿管镜技术
目的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变化及阿卡波糖干预效果。方法高血压患者144例,包括盐敏感性73例(盐敏感组)和非盐敏感性71例(非盐敏感组),每组又分为阿卡波糖亚组、
目的 观察强化心肌病治疗对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脏腔室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